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破除三大“神话”,中国学界如何平视美国智库?

对此,针对那些没有太多决策影响力的美国智库声音,中国官方大可付之一笑,不必太当真;对那些看似来势汹汹、与政府有些关联的智库报告,则可以“智库来、智库往”的方式,由中国智库层面进行更针对性的批驳。对有的美国智库学者到中国说得好听的话,也不必轻信,很可能这位学者回美国后又说得是另一套话。对美国智库及其报告、观点的平常心,有利于保持战略定力,更不会被其牵着鼻子走。

其次,中国学界应更自信地与美国智库平等交流、讨论甚至辩论。

可能是出于长久以来对曾任过高官的一些美国智库学者的尊敬,中国学界在与美国智库交流时往往显得过于温和与客气。以笔者数以百次参加中美智库对话及相关研讨会的经验看,美国智库往往在会议对话场合表现得咄咄逼人,或直入主题,更善于主动设置议程,带动对话节奏,对讨论双方问题中的中方责任往往直言不讳,有的甚至完全是站在美国意识形态或一些子虚乌有的信息基础上阐述观点,美方学者的类似表现时常令中国学者内心憋火,却又回击不足。尽管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平等交流、对等交锋、理性辩论的频次越来越高,但从国际话语权上看仍相对处于弱势。

对此,中国学界应针对性地发挥对外发声的作用,既敢于也善于对美国智库的不当言论进行及时纠正,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讨论与辩论。这要求中国学界既需要有更扎实的外语能力、知识储备、口才应变以及对相关口径的把握,更需要有知己知彼、以理服人的能力,进而为塑造新时代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做出智库贡献。[22]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