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破除三大“神话”,中国学界如何平视美国智库?

在讨论中美分歧、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的中美智库对话会上,通常美国智库学者观点与其政府政策立场以及美国同行对外口径的相似性,往往出奇的一致。中国学者原本是想摆着客观平等理性态度与对方探讨,结果往往成了对方的宣传对象。由此看,中国学界对诸多美国智库的真实决策影响力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对其“外宣”能力也须更加重视。[20]

3. 看待美国智库: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梳理美国主流媒体对本土智库的严厉批判以及对美国智库神话的揭露,能更好地调适中国学界对美交流的心态与方位,也对更精准地从美国智库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各界应以平常心看待美国智库及其发布的每个报告。

鉴于历史积累与国家地位的原因,许多美国智库往往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尤其是一些高官离职后都愿意到知名美国智库去担任高级研究员或管理岗位,使得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学界往往认为一些知名美国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很强,所推出的智库报告背景深厚,甚至暗藏政府的决策部署等等。其实,多数美国智库研究报告都只是美国激烈竞争的思想市场中的一个“竞品”。每年数以万计的美国智库报告中,真正能够长久流传的精品廖廖无几,生命力极短的智库报告多是为了显示该智库的存在或标榜其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

一些美国智库为了设置话题或增加知名度,往往“语不惊人死不休”

比如,传统基金会就公开承认,他们目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宣传。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则干脆把他们的学者称为“发言人”。[21]这些美式“宣传”“发言”经常“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旦被中国官方批驳或制裁,反而在美国各界博得大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