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J项目启动后,美欧航空产业集团可以说是倾力在扶持日本,舱门是欧洲空客提供的,客舱窗是德国吉凯恩提供的,高压管道是欧洲DAHER提供的,惯性参考系统是美国霍尼韦尔提供的,尾椎是美国LMI宇航提供的,发动机系统是美国普惠提供的,液压系统是美国派克提供的,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是波音手把手教的,最奇葩的是,就连飞机的操纵手册都是瑞典萨博帮着写的!
在MRJ项目的27家一类供应商中,美国有11家,欧洲有8家,日本本土企业只有4家,国产化率仅为14.8%。相较之下,比支线客机技术含量更高的C919一类供应商国产化率达到了58.97%。
正是因为有美欧近乎不及代价的支持,日本才敢放出5年交付的豪言壮语!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鸿沟的。
2015年6月,在经历过两次推迟后,MRJ终于首飞成功,日本举国振奋,甚至有媒体把中国拉来对比,说中国输了还嘴硬。但令所有人没想到,自从MRJ赴美测试后,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项目修改超过900多个,经常是修改完一个问题就引起更多的问题。
2024-11-22 11:03:48
2024-11-22 11:30:53
2024-11-22 11:59:52
2024-11-22 11:13:58
2024-11-22 11:01:27
2024-11-22 12:05:27
2024-11-22 11:51:17
2024-11-22 12:37:30
2024-11-21 13:39:38
2024-11-21 23:44:05
2024-11-22 13:26:55
2024-11-22 13:23:50
2024-11-21 23:34:57
2024-11-21 23:40:44
2024-11-21 23:49:07
2024-11-21 23:37:02
2024-11-21 10:45:37
2024-11-21 10:48:38
2024-11-21 13:01:00
2024-11-21 13:29:28
2024-11-21 13:17:07
2024-11-21 13:12:12
2024-11-21 13:08:41
2024-11-21 13:34:12
2024-11-21 1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