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思路与前提条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大构想,是中国将经济全球化重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新愿景,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全球化新道路。过去几年,由于大量产能过剩和巨额外汇储备压力,一些学者从解决中国中低端产能过剩和化解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的角度解读“一带一路”倡议。这种解读并非没有合理成分,但低估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国际背景和深远意义,有可能推迟中国以转型升级为核心的结构调整或供给侧改革,造成中国将来与“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冲突,并有可能使中国未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协作中失去领先地位。
中国之所以进行供给侧改革,根源之一在于对外贸易结构上基本处于“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中低端产品”的状态,在于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混战和产能过剩、高端失守和供给短缺”的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上做出艰苦努力。如果没有“一带一路”作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的出路,中国企业只能背水一战,只有靠转型升级才能生存下去。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将“一带一路”解读为解决中国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问题的出路,而不是基于一种更高层次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那么,国内企业可能会产生惰性,攀登价值链高端的动力大减。由于经济结构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解决产能过剩的思路也将会推迟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由于产能过剩,推迟了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不过是简单地变成“从发达国家进口高端产品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低端产品”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不能转型升级到价值链高端,就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对价值链高端产品的需求将由发达国家而不是中国来满足。这不仅会造成中国价值链高端产品的市场规模受到限制,而且,“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发达国家产品和服务就不会用人民币支付。这对建立人民币货币区是极其不利的。第二,这种情况又导致与“一带一路”国家在价值链低端市场上发生严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不能给这些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留有转型升级的空间。这不禁使人想起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教训:当英国通过全球化使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剩产品占据了当时多数落后国家市场的同时,国内市场却被美国、德国等新兴发达国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高端产品所占领,从而导致英国工业力量的衰落。其原因就在于,英国只是单纯地将全球化作为过剩产品的出路。
2024-12-24 10:28:06
2024-12-24 10:46:30
2024-12-24 10:48:52
2024-12-24 10:25:16
2024-12-24 10:21:39
2024-12-24 10:30:27
2024-12-24 10:36:18
2024-12-24 10:16:12
2024-12-24 10:57:52
2024-12-24 10:32:53
2024-12-23 21:35:59
2024-12-23 21:33:14
2024-12-23 21:53:12
2024-12-23 21:47:47
2024-12-23 21:41:04
2024-12-23 21:44:32
2024-12-23 11:59:41
2024-12-23 11:51:25
2024-12-23 12:09:35
2024-12-23 12:11:12
2024-12-23 11:55:00
2024-12-23 12:21:27
2024-12-23 12:04:14
2024-12-23 12:12:50
2024-12-23 11: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