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wiki
图上是美国的五十个州,每个州的名字下面相应的数字,就代表这个州拥有多少张选举人票。每个州有多少张选举人票,取决于一系列历史和制度的因素,并不是完全按照人口来划分,小州拥有的选举人票往往大于其人口比例。全美国五十个州一共会贡献538张选举人票,拿到略超半数的270张就可以赢下选举。
但是,每个州的选举人票分配,是遵循赢者通吃原则的。当某一方在该州获得多数选票的时候,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就全部归该方。比如说,特朗普在2016年仅仅以0.23%的优势(47.50%对47.27%)就赢得了密歇根州(MI)全部的16张选举人票。
这种美国独特的制度,使得好几个入主白宫的总统,实际上并不是赢得最多普选票的一方,比如我们熟悉的特朗普,还有之前的小布什,都是如此。当然,不同的游戏规则造就了不同的选举策略,如果换成仅靠普选票定胜负的规则,特朗普和小布什肯定也会转变竞选策略,并不一定会输。
选举人团制度的存在,意味着总统的竞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全国民意。我们简单想象一下就可以明白,一个少数派完全可以在很多州一票都不得,只要在关键的几个州以微弱优势取胜,就足够赢得大选了。
当然,全国性的总统大选很少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要是一个总统在相当多的州啥选票都捞不到,那就是准备内战的节奏了。
无论如何,策略性地放弃和争取各个州的选票,是竞选的核心所在。全国的普选票虽然重要,但并不关键。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特朗普在全国民调上大幅度落后,很可能输掉普选票,选举也还没有进入垃圾时间的原因,还有更关键的局势需要关注。就好像围观一场击剑比赛,外行可能还在看着谁的招式更华丽,但内行则是关注谁更能刺中对方有效部位。
比赛场地——红州、蓝州、战场州
那么,如果你想要做个围观美国大选的内行,在大选日,该关注什么呢?
显然,根据选举人团的规则,我们该关注具体州的选情,看每个人拿下了什么州,也就是各州变红还是变蓝,那些州会有多少选举人票,离270票还差多少……
这里插一句,其实“红蓝之争”的历史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长。冷战时期,红色不受欢迎,毕竟会让人想起苏联。到2000年大选时,媒体为避免混乱,才决定统一标识,把执政党标成蓝色,在野党标成红色,结果民主党就成了蓝色,而共和党成了红色。
但看各州选情只是第一步,看50个州也吃不消,实际上不是每个州都值得关注。
比如我们如果看见拜登拿下了加州(CA),全取55张选举人票,看似是巨大胜利,是不是会觉得拜登就稳了呢?并不是。
因为加州是一个“深蓝州”,是极为稳定的民主党票仓,共和党早就放弃了在该州的争夺,所以拜登本来就会赢。这55张票虽然数量吓人,但并不会对大选形势产生任何新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入“深色州”和 “战场州/摇摆州”(Battleground State/Swing State)这些概念了。我们再来看这张图:
这个图是根据最新的民调结果制作出来的,颜色越深,就代表一个政党越有可能赢下该州。我们可以看到,图上有很多州是深蓝色和深红色的,这些州一般就是红蓝两党的铁票仓。
在这些州,民意和选举结果相对稳定,可能几十年都没有变化,比如纽约州(NY)多少年来都只会投民主党的票,田纳西(TN)就只会一直投共和党……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双方都不会在对方的铁票仓费心思,这些州的归属在大选中总是确定的,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关注。
但是,光凭自己的铁票仓,没有任何一个党可以取得胜利。即便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深蓝州的票数似乎要更多一些,但也远没有达到胜选所需要的270票。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图上那些浅色和棕色的州。这些州的民意并不会大幅度偏向某个党派,而是左右摇摆,导致每次的选举结果都可能不一样,所以称之为“摇摆州”。而这些州,自然就是每次大选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两党都要投入大量资源去争夺的重点,所以也就称为“战场州”。
比如佛罗里达州(FL)、北卡罗来纳州(NC)、宾夕法尼亚州(PA)……这些都是著名的战场州,选举人票数多,而且民意并不固定,完全取决于哪个党在这次大选中更能争取他们的民心。
2025-01-09 15:44:26
2025-01-09 15:04:05
2025-01-08 15:18:28
2025-01-08 15:05:16
2025-01-07 15:03:48
2025-01-07 14:39:51
2025-01-06 16:19:49
2025-01-06 15:50:01
2025-01-03 17:24:16
2025-01-03 16:45:24
2025-01-02 16:22:36
2025-01-02 15:55:57
2024-12-31 15:00:37
2024-12-31 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