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沙特摘俄乌停火监督国:精心设计大国默契游戏

第一环:美俄的“桃子分配学”

美国选择沙特而非中国,本质是防止停火红利被战略竞争者收割。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若中国再获监督权,将在欧亚大陆形成“能源-安全-经济”三位一体的影响力闭环。反观沙特,其军力投射范围不出波斯湾,政治影响力受限于君主制属性,注定难以威胁美国霸权。对俄罗斯而言,接受沙特监督相当于变相承认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但普京更在意的是换取西方默许其对乌东四州的实际控制。

第二环:欧盟的“安全外包”困境

欧盟国家集体缺席监督权角逐,暴露其战略自主性缺失。德国总理朔尔茨曾提议由欧盟组建多国观察团,但因内部对俄立场分裂(波兰要求彻底排除俄盟友,匈牙利反对过度制裁)而流产。这种分裂恰被美国利用——通过将监督权交给沙特,既绕过欧盟决策机制,又削弱法德倡导的“欧洲安全共同体”构想。

第三环:全球南方的“中立悖论”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曾被视为潜在监督方,但其“动态中立”策略反而成为阻碍。印度在2024年一边扩大进口俄油(占进口总量34%),一边向乌提供155毫米炮弹生产线,这种骑墙姿态导致其公信力受损。相比之下,沙特通过“有限介入”策略(如向乌提供4亿美元人道援助但不涉军火),反而塑造出更纯粹的中立形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