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黑海停火协议签署的硝烟尚未散尽,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副主任若夫克瓦的一席表态震动国际社会:美乌联合提名沙特担任俄乌能源设施停火的“监督国”。这一决定让此前被欧盟外长博雷利称为“唯一调停者”的中国、被普京点名的印度和巴西等候选国集体失声。在俄乌冲突造成百万伤亡、千万人流亡的背景下,监督国选择不仅关乎停火执行效力,更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深层逻辑。
“中国路线”的戛然而止
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角色的期待从未间断:欧盟外长博雷利疾呼“只有中国能调停”,普京2024年公开将中印巴列为潜在调停者,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将“中国路线”视为避免三战的唯一选择。
这种期待源于中国独特的战略位置——既是俄罗斯“无上限伙伴”,又与欧洲保持着每年超8000亿欧元贸易体量的经济纽带。然而当停火进入实操阶段,中国却主动退居幕后。这背后是北京对代理人战争本质的清醒认知:俄乌战场本质是美俄战略对冲的延伸,解铃人只能是华盛顿与莫斯科。
2025-04-04 21:49:45
2025-04-04 22:19:46
2025-04-04 22:05:40
2025-04-04 22:25:27
2025-04-04 21:16:08
2025-04-04 21:40:40
2025-04-03 22:03:04
2025-04-03 22:23:05
2025-04-03 21:57:00
2025-04-03 22:20:58
2025-04-03 21:46:16
2025-04-03 21:05:30
2025-04-03 20:41:16
2025-04-03 21:13:57
2025-04-03 21:38:29
2025-04-03 21:22:13
2025-04-03 21:28:00
2025-04-03 21:15:37
2025-04-03 11:53:59
2025-04-03 11:29:09
2025-04-03 10:47:27
2025-04-03 10:53:22
2025-04-03 11:40:46
2025-04-03 11:21:05
2025-04-03 1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