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文章标题中所提到的“中俄关系升级,美国投降”,并不是指美国物理意义上的投降认输。而是指“懂王”特朗普曾提出的外交概念,即“如果再次当选,他会带领美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等外交意义上的“投降”。
众所周知,MAGA派在对待俄罗斯等问题上的表现十分温和,在对待中国时也大多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对抗,而非地缘军事对抗。
但这些概念对于美国建制派所倡导的传统外交战略而言,无疑象征着美国已经放弃“霸权国本”,主动向中俄投降了。
虽然拜登也知道美国不能同时对抗中俄,在刚上任的时候也打算对中俄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外交战略。
但在拜登主动会见普京,谢尔曼访华和中美高层对话后,美国发现这招已经不好使了。这也活该,谁让美国违背承诺带领北约5次东扩,把俄罗斯耍的团团转呢。
美国败就败在过于贪婪,想在分化中俄关系的同时打压中国发展,并破坏俄罗斯和欧洲的合作可能。同时,美国内部还要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这相当于同时提出了4个战略目标。
可美国在这件事上明显玩砸了,因为以美国现有的精力和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这4个目标不仅不现实,彼此还充满了自我掣肘。
首先,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致力于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但美国的再工业化离不开一个稳定的,以美国为主导全球供应体系(稳定的销售市场),更离不开相对稳定的美元霸权形势(廉价的生产成本)。
就比如台积电在亚洲的工厂和在美国的工厂,两者生产成本差了整整3倍,若不解决这个问题,美国的再工业化就是“玩笑化”。
那美国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与中国工业体系进行竞争,美国选择拆解全球供应链去削弱中国的现有影响力,仅保留以美国为首的“美西方供应体系”,好为美国的再工业化保留市场基础。
但美西方的产业优势并不全面,无法面面俱到不给中国留一丝空隙,更不可能短期内就完成前期布局。但中国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在2013年就开始了“一带一路”。
既然美国已经棋差一步,为了尽快加速产业回归,美国想到了一个恶毒的招数——“挑起俄乌战争并使之长期化,然后出台补贴政策,简单粗暴的从欧洲手里抢夺实体产业来填补美国。”
可这种简单粗暴的“去全球化”,不仅打破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默契,还将欧洲的外交重心推向了中俄这个以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地区联合体。
2025-04-17 23:11:04
2025-04-17 23:44:30
2025-04-17 23:28:55
2025-04-17 22:55:55
2025-04-17 22:58:11
2025-04-17 22:37:57
2025-04-17 22:46:14
2025-04-17 22:14:35
2025-04-17 23:00:08
2025-04-17 21:57:17
2025-04-17 11:56:10
2025-04-17 11:11:24
2025-04-17 11:18:31
2025-04-17 11:46:21
2025-04-17 11:31:13
2025-04-17 11:36:49
2025-04-17 11:40:34
2025-04-17 10:49:31
2025-04-17 11:02:57
2025-04-17 10:56:28
2025-04-16 21:25:36
2025-04-16 21:16:45
2025-04-16 20:39:57
2025-04-16 21:02:47
2025-04-16 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