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基本就是另一个从零开始。于是WS-10太行发动机从1987年开始立项,从零开始的中国航空工业一路磕磕绊绊。这段时期别说制造出完整的成品,就是堪可一用的国产涡扇发动机都很难。但中国不能因为没有合格的国产发动机而放弃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于是中国大量的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AL-31发动机。
除了战斗机使用的AL-31F发动机,中国在大型商用发动机和大型运输机使用的大涵道比发动机方面使用的是俄罗斯生产的D-30K,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只能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直升机上的涡轴发动机也是较为落后,直-10原本预计使用的PT6C-67C发动机也因为外国的钳制使用了性能相对落后的涡轴-9发动机。在大型运输直升机上中国更是一片空白,原因无他,没有合格的大型发动机。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中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艰苦发展,但是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闭门造车只能固步自封。中国目前已经可以造出可堪重用的WS-10B发动机,也已经进行了矢量发动机的试车,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发动机这方面依旧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原因不在于资金,而在于相关科研人员的数量和技术积累。
以目前中国的情况,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各种方式吸收外国的一些老牌航空工业公司,尽量获得足够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资料能够让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迈出了许多步伐。无论是收购英国加德纳零件公司的全部股份还是去年天骄航空收购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的半数股份,这些都将为中国的航空工业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就像网民常说的那样: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
事实上,以收购股份的方式获得技术和生产资料在国际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时候某些国家为了获得这些宝贵材料甚至采用了各种“明抢”的方式。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的罗罗公司都是在二战之后依靠着对德国大量资料和科研人员的“掠夺”和“压榨”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主流发动机公司。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获得宝贵的实验资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生意”。对于中国和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在内的前独联体国家,如果想在航空这一方面不被欧美北约方面压制的太狠,依靠中国的经济实力,吸收俄系的科技资料和工业实力互相帮助、大力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是唯一的出路。
2024-11-22 11:30:53
2024-11-22 13:26:55
2024-11-22 11:03:48
2024-11-22 11:59:52
2024-11-22 12:05:27
2024-11-22 11:13:58
2024-11-22 11:01:27
2024-11-22 11:51:17
2024-11-22 12:37:30
2024-11-22 13:23:50
2024-11-21 13:39:38
2024-11-21 23:44:05
2024-11-21 23:34:57
2024-11-21 23:40:44
2024-11-21 23:37:02
2024-11-21 23:49:07
2024-11-21 10:45:37
2024-11-21 10:48:38
2024-11-21 13:01:00
2024-11-21 13:29:28
2024-11-21 13:17:07
2024-11-21 13:12:12
2024-11-21 13:34:12
2024-11-21 13:08:41
2024-11-21 10: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