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在美国巴特尔克里克举行的航展上,美军退役飞行员兰迪.鲍尔驾驶他的米格-17F战机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特技飞行表演,特别是超低空高速通场时,开启后燃器后的“喷火”效果令人印象深刻,颇有“载人火箭”效果,本图集为您简析。
美军退役飞官,兰迪·鲍尔驾驶米格-17F表演超低空高速“喷火”绝技动态图。
米格-17“壁画”(北约代号)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机,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基于米格-15改进而来,1952年10月正式投入服役,除装备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中国、波兰、原东德、埃及等国,总产量超过1.5万架。该机武器系统基本沿用米格-15,包括2门23毫米NR-23航炮和1门37毫米N-37航炮。图中的米格-17PM是配备有雷达和K-5(北约代号AA-1“碱”)空空导弹的改进型。
图为美国民间飞行员驾驶一架修复过的,模仿波兰空军历史涂装的米格-17战机进行飞行表演。
中国也曾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并仿制米格-17F,由当时的沈阳国营112厂(即今天的中航集团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歼-5于1956年7月成功首飞,当年9月正式投产,成为了中国制造并装备空军的第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机。图为保存在小汤山空军航空博物馆中的中国歼-5战机。
越战初期,由于过度迷信导弹威力(早期的“响尾蛇”和“麻雀”空空导弹性能尚不稳定,命中率较差),美军曾一度轻视近距缠斗战和航炮的作用(F-4“鬼怪”甚至被宣传为“第一种只携带导弹,不带航炮”的战机),结果越共空军的米格-17战机部队给美军造成了较大损失。图为艺术家绘制的越共米格-17击落美军F-4战机场面。
据美军战后公布数据显示,1965年至1972年,共有28架美军战机被越共米格-17击落,其中包括11架F-4战机和8架F-105战斗轰炸机。可见在战术得当和精锐飞行员的操纵下,当时被看作是“落后战机”的米格-17仍取得不俗战果。美空军“红鹰中队”后来在通过特殊渠道获得,并试飞过米格-17后,也改变了对该机的印象。图为隶属于美空军第4477测试评估中队(“红鹰”中队)的米格-17(领队机)、米格-21(殿后机)与第64假想敌中队的2架F-5战机编队飞行,摄于1979年。
在遭重创后,美军痛定思痛,开始重新注重培训飞行员的近距缠斗战能力(促成了“美海军战机武器学校”TOPGUN的建立),并为主力战机配备航炮,研究反制米格-17的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战果。图为1967年6月,一架越共米格-17被美军F-105D战机击落瞬间(HUD平显视角拍摄)。
2024-12-20 10:10:38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41:4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
2024-12-17 10:16:31
2024-12-16 10:30:54
2024-12-16 10:34:44
2024-12-13 11:00:28
2024-12-13 1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