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战斗机研发期间试飞的5到7架原型机会最终服役吗

一架全新战斗机的研发,正式开始后,按照推出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全金属样机、技术试验机、然后才是原型机;最后才是小批量定型机型。比如FC31的1号机和2号,就是典型的技术试验机。因为2架飞机本身技术差异就很大,甚至基本气动设计都没有定型,因此不算原型机,而是技术试验机。即使歼15和重型隐身战机的多架原型机,也不是每架都能达到以后量产机的完善度。每架参与试飞的原型机的试验目的并不一样,有的主要是飞气动,有的是飞雷达,有的是飞航电,有的是飞武器系统。甚至最早的部分原型机,可能都没有装备定型版本的雷达,只用更便宜的其他雷达或者干脆就是个配重代替。因此一种新战机的前4到5架原型机,几乎没有一架是真正全部完善,可以具备服役量产机的所有性能。瀚海狼山认为,一般只有最后出现的1到2架原型机,才会接近量产机的标准。这类原型机就会排到了第6架或者第7架。不过仍然会有局部调整和修改的可能。另外,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机体寿命都是有限的。3代机一般是3000到5000个小时的机体寿命。

而新一代隐形机由于机体强度普遍更大,大多的机体寿命在5000小时以上。5000小时的机体寿命,相当于可以正常服役飞行20年。但是这是对量产机而言。对试飞强度极大的原型机来说,其经常用于极限性能测试。比如试飞最高升限,最大速度,最大过载,最大载弹量,还有危险的低空最大表速。即使有5000小时以上的机体理论寿命,实际上在3到5年的高强度试飞中,就已经基本提前耗尽。因此绝大多数原型机,都不会最终进入部队服役。而是在量产机服役后,直接功成身退。个别还有一定剩余机体寿命的原型机,会被厂家用来改装后做一些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