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文革中的“八大样板戏“到底是哪八部戏?

五、京剧《平原作战》

京剧《平原作战》

1966年2月,在阿甲、陈延龄、翁偶虹、张东川共同编写的现代京剧《平原游击队》的基础上,按照江青"要另起炉灶"的指令,由张永枚执笔,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演出,著名京剧演员李光、吴钰章、高玉倩、袁世海和京剧团青年新秀李维康联袂主演。

六、芭蕾舞剧《沂蒙颂》

芭蕾舞剧《沂蒙颂》

《沂蒙颂》是一部四场芭蕾舞剧。1973年5月16日,由中央芭蕾舞团(当时的剧院名称为中国舞剧团)首演于北京天桥剧场。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舞台艺术片在国内公映。该剧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

七、芭蕾舞剧《草原儿女》

芭蕾舞剧《草原儿女》

《草原儿女》创作于1974年,根据内蒙优秀儿女龙梅、玉容,斗风雪保护羊群的真实事绩,加进了阶级斗争的内容而编创,舞剧描写内蒙古草原朝克图大队少先队员---小兄妹特木尔和斯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不畏严寒、饥饿、疲惫,奋力保护公社羊群,英勇机智,不怕牺牲,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的英雄事绩,舞剧以新颖的芭蕾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1975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场摄制为彩色艺术片。

八、京剧《红云岗》

京剧《红云岗》

1961年,山东作家刘知侠根据沂南县聋哑妇女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小说发表后,《红嫂》被改编成舞剧《沂蒙颂》等多种文艺形式。1963年秋,为了繁荣京剧现代戏创作,文化部决定次年在北京举行全国性的京剧观摩演出。淄博京剧团将《红嫂》改编成为京剧, 1964年5月底,淄博京剧团携《红嫂》抵京参加全国京剧大汇演。演出结束,张春秋饰演的《红嫂》荣获演出奖。

1964年,文化部决定将《红嫂》拍成电影,但后来由于“文革”等种种原因,直到1976年9月《红嫂》(张春秋主演)才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改名为《红云岗》。

九、钢琴伴唱《红灯记》

钢琴伴唱《红灯记》

1968年7月1日,钢琴伴唱《红灯记》上演,立即被大力宣传和高度赞誉。它被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革命文艺的新品种",并与先前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相提并论。此后,《人民日报》在1968年9月26日和1970年2月10日的《工农兵英雄的壮丽颂歌--赞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等重要文章中,列出了含有钢琴伴唱《红灯记》的九个作品的名字。1969年,在北京参加国庆二十周年游行的革命样板戏方阵里,新华社报道所称的"九个革命样板戏的舞台彩车"中,有钢琴伴唱《红灯记》的舞台彩车。

另外还有,《审椅子》、《战海浪》、《津江渡》等京剧剧目。(综合整理:《非常历史》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