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粟裕凭什么取代陈毅成为华野军事总指挥?

毛泽东罕见地动怒,陈毅不得不慎重思考,最终同意留在淮北,决心首先在淮海地区打几个好仗。获悉这一决心后,毛泽东一则深感欣慰,一则尚有疑虑。他于10月15日复电陈毅,鉴于徐向前不能前来山东,山东野战军陈毅与华中分局邓子恢和张鼎丞等人都提出军事上“粟裕多下决心”,明令粟裕负责两军的战役指挥。他说:“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望你们集中山野、华野全力(决不可分散)歼灭东进之敌,然后全军西渡收复运西,于二至三个月内务歼薛岳七至十个旅,就一定能转变局势,收复两淮,并准备将来向中原出动。”也就是说,山野与华野不是临时性的集中和短期作战,而是准备收复两淮,将来还要进军中原。这个“将来向中原出动”的“准备”,实际是一个当时无法预测和限定的漫长过程。

后来两军合并后的华东野战军达到这一目标时,已经经历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到陈粟大军挺进中原豫皖苏地区才算初步实现,以后经豫东、济南战役,直到1948年11月开始的淮海战役才完全实现。

毛泽东特别强调:“为执行此神圣任务,陈、张、邓、曾、粟、谭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戎机),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两个月后,在粟裕的战役指挥下,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于12月18日在淮海地区取得了两军会合后的第一次大捷——宿北大捷。

这一战役第一次以“华东野战军”名义发布命令,实现了毛泽东“在全军入鲁以前,应当在淮海地区打一个好仗”的设想,成为华东战局转折的第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