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黎巴嫩大爆炸!当年引美军进门时,悲剧就已注定

虽然内战被遏制,权力分配却变得更加古怪。

总统是代表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总理,但总统一切决策又需要内阁批准,但内阁会议又需要总统主持,但总统又没有投票权,但议会又有权力通过或阻止法案,但,但,但……

这种权力结构,对黎巴嫩百害而无一利,但西方喜欢,美国就有许多机会可以上下其手,来回操弄。

贝鲁特港区对黎巴嫩而言是经济命门,大爆炸发生后,黎巴嫩政坛到处是“事后诸葛亮”,总统、总理、议长都能找到对方失职的理由,其实就是长年的有权无责,无效运作导致了悲剧。爆炸,又将变成一次政治斗争。

黎巴嫩政治体制的由来:

在“民主”体制中,每个政党都是要代表某个利益集团的, 而黎巴嫩政党往往代表着教派利益:基督教各派、伊兰斯教各派……

1860年法国为在中东得到一个立足点,通过保护基督教(天主教马龙教派)在黎巴嫩山周边扶持了一个半自治政权。

1920年,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获得了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委任统治权(殖民),并将黎巴嫩和叙利亚合并在一起。

天主教马龙派自然得到了政治特权,1943年黎巴嫩独立,马龙派延续了它的政治特权(《民族公约》。

黎巴嫩宪法依据来自1932年人口普查,来确定各方的政治权力分配,当时,基督徒对穆斯林人数略占优势(55%对45%)。

由于高出生率以及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迁往黎巴嫩等因素,人口结构慢慢出现了变化,到目前为止,已变为穆斯林60%,基督徒40%。

“三角架”越来不稳定,610万人口,大小政党有几十个,加上西方NGO组织的渗透,黎巴嫩彻底崩溃也并非不可能。

黎巴嫩刚独立时,内部政治相对稳定,基督教和伊兰斯教可以达成政治妥协,它亲西方,但不加入美国的《巴格达条约》,同时承认共产党为合法组织(在阿拉伯国家是罕见的),美苏都不得罪,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黎巴嫩是幸运。

黎巴嫩目标是变成“中东瑞士”,贝鲁特要变成“中东巴黎”,在美军到来前,黎巴嫩是中东最好的投资市场,这是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的利益,黎巴嫩也自认为是“政治多元化”模范生。

它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全国军队只有7000人,让约旦放心,让以色列放心,让叙利亚放心。

如果不是夏蒙总统引美军进来,中东瑞士,永远中立,不是梦。

要保持中立,黎巴嫩需要极强的外交能力,巧妙利用大国矛盾,才能得到安全保障和最大利益(就像瑞士、新加坡那样)。

但夏蒙在1952年大选中,得到了CIA大力支持,对美国极为信任。而在美国眼中,黎巴嫩是中东一个切入点,美国希望成为英国、法国的中东继承人。

1956年10月29日,为了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埃及要国有化),英国、法国联军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