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中国巨型登月火箭最新方案曝光

图为中国航天下一代火箭的芯级布置方案,可见普遍采用了多发动机并联设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苏联登月火箭N-1的全面失败,以及"猎鹰九号"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在初期的不稳定,给予了外界"多发并联火箭十分不靠谱"的思维定势。但正如"眼球效应"所说,外界关注和记住的,很多时候只有失败:自2016年9月的发射失败以来,猎鹰九号火箭迄今为止已经保持了全部成功发射,并成功回收的安全记录,并将发射报价降至4000-6000万美元间,在该火箭的运力比长征三号更强的同时,这一报价已经较长征三号要低不少!

图为着陆后的猎鹰九号火箭芯一级,复用对于成本的节省不言而喻。

在"猎鹰冲击"不仅横扫全球,更横在中国航天面前时,罔顾潮流发展,继续固步自封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继续前进的良策。万幸的是,中国航天在改变思路之后并非要全部推倒重来,5米火箭芯级和YF-100发动机都是现有的成熟产品,要赶上SPACEX的先进浪潮并不难。

图为起竖的长征五号火箭,第三次发射能否成功还需拭目以待。

而更为现实的用意则和长征五号有关。尽管长征五号已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但客观来说,长征五号遥三仍有失利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长征五号绝然不可能和载人航天,乃至于登月任务捆绑,中国航天必然要为载人和大载荷发射任务准备新的替代产品。

由此一来,另一条技术路线的"并联式火箭"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现,看似是突发奇想,实际上也还是在理所当然的范围之内,而若要说得更透彻些,便是中国航天终于在"猎鹰冲击"过去之后,找到了属于自身的应对方式。(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