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精选 > 正文

超级大国也要优先发展核潜艇?鼓掌

冷战结束以后的实践表明,大国在国力收缩过程中,因为资金的匮乏和技术的脱节,往往会优先发展核潜艇,来代替国力如日中天时代,全面发展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数百万吨级水面大舰队的情况。苏联解体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比如红海军在鼎盛年代,总吨位一度扩张到了350万吨以上。各种堪称奇葩的载机大舰生产了7艘之多,另外还发展了大量的1.2万吨到2.4万吨级的大型水面巡洋舰。而水下舰队,仅仅核潜艇就生产了230艘以上。一度号称有实力像灌香肠一样的不断下水核潜艇。这种水面和水下实力的同时快速膨胀,也给二战后长期占据全球海军总吨位第一的超级大国海军以很大的压力。双方海军实力最接近的时候,吨位差距曾经一度追到80万吨以内。而在核潜艇的数量上,苏联红海军还曾经占据优势。不过前苏联崩溃后,过去庞大的舰队,大部分立即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海军军G和水兵的工资都一度发不出去。军港因为无钱支付电费而一度被直接断电。因此大量部署在外的水面大舰和潜伏得很好的大批核潜艇都必须回港,最终都成了一堆堆的钢铁垃圾。核潜艇长期停堆必然加速报废。而大量十几年停在码头上不得动弹的水面大舰,也只存在纸面上的吨位意义。苏联解体后30年,水面新舰服役总吨位加起来连10万吨都没有,真正能力保的,只有核潜艇生产线。但是苏联时代结束以后新生产的核潜艇的质量和战力到底如何?本身也是一个问号。毕竟苏联时代以后生产的核潜艇,还从来没有离开过巴伦支海进行过实战行动。而凡是有海外水下任务,全部是常规的基洛级潜艇出马,这就显得比较奇怪了。在有限的资金和严重萎缩的技术配套下,力保核潜艇生产线,特别是战略核潜艇项目。第一是战略核潜艇事关战略核威慑的平衡问题。

是全球性大国生存的最后支柱,也是可以以较为有限的投资,确保大国形象的捷径。另外核潜艇难得经常露面。新下线的核潜艇的性能到底是否可以担负新的值班重任,外界也无从可知。最多了解一些表面的外形和吨位。能不能进行实战,完全无法像水面舰艇那么容易观察和试探出来。而全球性大国之间,也不敢轻易地拿对手的新核潜艇开玩笑。毕竟一旦引发全面核对抗也不是闹着玩的。很多人都看到了从苏联解体到目前,北方大国只能集中资源力保核潜艇项目的情况,却几乎很少有人认识到。就算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海军新项目上,也正在走上苏联解体后只能重点发展核潜艇的老路。只不过超级大国的家底稍微厚实一些,外在表现还没有那么明显而已。可是仔细捋一捋。就会发现最近20年,超级大国正在进行的所有水面造舰项目,居然没有一种是可以让人放心的。福特级项目已经开工生产了4艘,2艘成型,另外2艘还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但是超级大国内部所有的人都不会说破,他们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一堆不能用的废品。到了4.5万吨级的两攻上,现在好几年都不能新造一艘,而就是这么个铁皮滚装船,居然要价到了每艘50亿美元以上了。这个价格交给大洋对面,可以一次性给造个8到10艘!说白了就是在故意的磨洋工抬价格。结果好人号又走水报废,导致其两攻的数量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在下一代主力神盾伯克3上,还没下水,其技术水平已经明显落后于某洞呜呜。让已经15艘老迈无比的提康到现在都不敢退役,只能继续充数。而一种新护卫舰招标了5年,最终还交给了外国船厂中标,到现在也没见个大比例模型,更不用说见到实体舰了。至于DDG1000和濒海战斗舰项目,早就坐实了属于笑话项目,不必再提。因此其整个水面舰队的未来,不用说没有一个能打的,甚至连一个让人省心的正常项目都没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