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精选 > 正文

三十年前曾接近主流:不听劝告导致至今落后

虽然性能达到了要求,但是由于改装成本高昂、发动机零部件订货困难等原因,该项目最终下马。而我们的涡喷八系由于糟糕的稳定性和寿命,严重困扰着轰六综合效能的发挥。

不久,敏锐的英国人发现了我们对于航空发动机的浓厚兴趣,毛遂自荐进行了航发的推销,渴望在该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我们,立刻抓住了这次机会,西飞、沈飞开始了对民用斯贝的仿制工作,英国人更是拿出了当时军用主力航发MK202,供我们进行全套的技术引进。而此时经济条件已经相当困难的中国,为此凑出了高达五亿英镑的天价合同款。

此后的技术引进虽获成功,诞生了涡扇9系发动机,但由于无视英方警告,在却缺乏可靠的装机对象的窘境下,过早进行了量产,直接导致引进技术和首批涡扇9在仓库吃灰,相关的改进工作也就此戛然停止。直到2000年“飞豹”战机立项,这些早就蓄势待发的航发才得以重见天日,而三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太晚了。长时间的闲置导致航发能力已经丧失,等待量产的飞豹面临无发动机可用的困境,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向英国寻求技术引进,重金购买他们八十年代以后的改进技术。而这样的境地,英国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曾发出过警告,尽管这不在他们的义务范围内。

这段由华为掌门人引出的尘封历史,是对今天的我们长鸣的警钟,如何避免无谓的代价,如何避免浪费重演,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