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中国火药王荣获最高科技奖 让我军火炮射程提高20%

最后,王泽山强调,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过和思考过后,一方面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理解也愈加集中和深入了。”王泽山说,“为什么”之后,过程往往还没完结,这时还要问“它还存在什么问题?”“能不能比它还好?”“怎么做才能比它还好?”也就是在“为什么”的基础上,上升到“怎么做”的层次。

  王泽山院士与学生在实验室交流 朱志飞摄

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王泽山是一个特别珍惜时间的人。

玩微信、学开车、网络订票、做flash动画……大家戏称80多岁的王泽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80后”,他永远都在了解和学习最新潮的技术和事物。可王泽山做这一切,并非仅仅是“不服老”,“我主要是为了工作能够再快些。”王泽山说,学开车是为了方便去工厂测试、实验;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是为了随时查看保存的设备图片;在外地出差叫出租车,是省去让对方派车来接的时间。王泽山不想为任何琐事浪费研究的时间。

“王老师好像永远不知疲倦。”他身边的人都这样说。王泽山家里的灯是最早亮、最晚灭的。只要没有特殊安排,他会在晚上九点半左右休息,然后凌晨两三点起来工作。“白天的事情太多,凌晨特别安静,适合思考问题。”王泽山说,他通常工作到上午9点到办公室,和各种人商量事情。中午随便吃点饭,稍微休息一下,然后起来继续工作。

王泽山空闲的时间也都在思考。因为一边思考一边走路,他也闹出过不少进错楼、跑错房间、错乘火车铺位的笑话。平时,他的夫人为他倒好了咖啡,他却因为入神思考而忘记喝掉,夫人总是不得不把咖啡热了一次又一次。

生活里“争分夺秒”,他却舍得扔大把时间在试验场。即使已经八十多岁,王泽山一年还有几乎一半时间在试验场。团队冬天时在内蒙古靶场做实验,气温达到零下几十度,冷到高速摄像机都“罢工了”,王泽山却始终和团队一起驻守。他说,这样既是为了能准确收集一手数据,也为了确保整个实验过程安全有效。“只有亲临现场指导实验,我才能够放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慕名而来,他也越来越忙碌,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没有做”。哪怕只是在短暂的候车时间,王泽山都会拿出他随身带的包包,那里装的是他日夜思考的火炸药相关问题。“只要国外没有做的和做不成的,我要想办法做出来。因为火炸药研究已融入我的一生,我这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别的我也做不来。”

王泽山说:“我从事科学工作,更加明白科技的力量。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人有责,我会在国家和团队需要的时候,为继续创造世界一流的火炸药成果而努力!” (人民日报记者 刘诗瑶)

新闻延伸:这位牛人让中国火炮射程提高20% 装药技术已傲视全球

2017年6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火炸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教授的光荣事迹。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在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王泽山教授就曾凭借着在火炸药领域的杰出贡献,将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收入囊中。王泽山教授和他的团队,书写了中国火炸药技术的传奇,让中国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

三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的火炸药大家

王泽山,1935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54年8月进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学习,1960年留校,后一直从事火炸药技术研究工作。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院士于1993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2016年两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位82岁的院士,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三项国家科技一等奖获得者。

1985—1990年,王泽山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条件,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1995年,他研发出低温感含能材料,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从事科研62年以来,王泽山只专注于“火炮装药”这一个领域,他在这一个领域做出了世界级成果!

攻克装药技术世界难题,使中国火炮射程提升20%以上

火炮装药,是利用化学能的现代火炮射击威力、射程的最重要决定因素,火炸药装药设计越先进、装药结构越巧妙,就越能使同样体积和质量的炸药发挥出越大的能量。

现代火炮为了提升射程,研发出了最新的模块化装药技术,即为了满足火炮远近不同的射程要求,装药发射前需要在不同的单元模块间进行更换。比方说,一枚炮弹中事先装好全射程所需的完整装药模块,而当要进行60%射程射击时,还得先从炮弹中取出一些模块,才能完成射击,如此操作既繁琐又费时,成为了一个世界难题。

而王泽山教授在1996年之后通过多年研发,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理论——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方案。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这项技术在不改变火炮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在不增加膛压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来提升火炮的射程。也就是说,通过装药的巧妙设计,来调节火炸药在药室中的爆炸燃烧状态,从而实现射程调节。这一技术可以最大程度上延长火炸药在药室中的有效做功时间(术语上称作压力平台效应),从而提高炮弹炮口初速,达到增加火炮威力和射程的目的。

王院士的这一发明有两大优点:第一,无须像其他国家模块化火炮那样调节模块装药,火炮只需用一种装填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远程火炮的快速持续打击能力和灵活性。第二,最大限度挖掘和提升了火炸药能量利用率。在不改变火炮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在不增加膛压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来提升火炮的射程。其炮口动能和射击参数全面超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南非研制的G6型155毫米高膛压火炮,其发射威力达到了等同于型号提升一代的火炮威力水平。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王院士的技术发明后,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25%以上。

结语

在火炸药含能材料本身没有显著提升,化学能火炮的总体性能已经接近理论极限的情况下,王院士通过全面创新的装药设计,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化学能火炮的潜力,使得火炮炮口初速等性能整整提升了一代,无限接近了化学能火炮的理论威力极限。完全超过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世界先进火炮强国,使得中国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目前,这项核心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和型号的研制,中国炮兵也因此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