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中国火药王荣获最高科技奖 让我军火炮射程提高20%

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位老人虽年过八旬,精神矍铄。听说他获奖,很多人感慨:真是实至名归。

他60多年来专注于研究火炸药,带领团队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一系列重大发明应用于武器装备和生产实践,为我国火炸药从跟踪仿制到进入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

  2017年3月3日王泽山院士在实验室指导 朱志飞摄

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

行业里的人尊称王泽山为“火药王”,他却自谦地说:“那是因为我姓王。”

黑火药是现代火炸药的始祖,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炸药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然而近现代以来,我国的火炸药技术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而王泽山通过现代技术,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效能、工艺推进了一大步,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王泽山出生时,家乡东北就已被日军占领,经历过战乱和苦难,他从小就将“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铭记于心。1954年,19岁的王泽山怀揣着强国梦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选择专业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大冷门”——火炸药专业。大部分考生嫌弃这个专业过于基础、枯燥和危险,纷纷主动填写与空军、海军有关的热门专业。王泽山却毫不怀疑自己的选择,“专业无所谓冷热,任何专业只要肯钻研都会大有作为。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火炸药是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领域。”从那时起,火炸药研究就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历经数十年钻研,王泽山在含能材料工程领域获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成为我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他于上世纪80年代首创了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支撑,是我国火炸药领域军民融合道路的开拓者,该技术获得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自上世纪90年代起,王泽山通过研究发射药燃烧的补偿理论,发明了低温感含能材料,并解决了长贮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该技术获得199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彼时成为“双冠王”的王泽山已经61岁了。“别人都劝我功成身退,但我的生活早就跟科研分不开了。一旦离开,我就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王泽山说,每次获奖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和召唤。“关于火炸药,我们需要加深的认识和亟待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

在达到退休年龄之后的20年里,王泽山利用自己另辟蹊径创立的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弹道理论,终于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依照他独创的补偿装药的理论和技术方案,火炮用一种装填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远程火炮的打击能力。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的射程从此能够提高20%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降低25%以上,其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该项技术获得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王泽山院士与学生在实验室交流 朱志飞摄

用“科学”指导科研工作

人人都好奇,王泽山为什么总能创新?

“我的秘诀,就是用‘科学’指导科研工作。”王泽山将这个“科学”概括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做研究首先要有科学精神。从事火炸药事业,要勇于担当,接受了国家的任务就一定要做好。”王泽山说,除了这份高度责任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要敢于超越、精益求精。

“科学态度就是科研上不要使巧劲,不要追求短平快的项目。还要能坚持,为了实现目标,遇到困难绝不动摇。”王泽山说,有一些“很聪明”的同事,经常提出一些新的思维和似乎有价值的观点,经常在研究高峰期间,突然提出更动人的见解和新的方向,他们立志快,转变快,结果往往一场空。

关于科学方法,王泽山有一番独特的心得。

“人要恰当地估价自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可以掌控的范围。”王泽山说,他的选题原则是“客观需要、国际前沿、有能力解决”。课题研究中,他会随时约束自己的行动,不是什么都重要,要能舍得丢弃,才能对选定的课题精心、执着、顽强地攻关。

其次,王泽山看重“求本”(追求本质)的思维方法,即注意在众多方面因素中,找到事情或者话语的核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据王泽山的学生孙金华回忆,王泽山带领学生做研究时,总是反复叮嘱他们不能流于表面,对于在实验中获取的各类数据,他都会亲自核对、仔细分析,不会忽略和放过期间出现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