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税战场:当“钢铁侠”的护甲被政策击穿
要理解这场冲突的烈度,需回溯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爱恨情仇”。2017年,马斯克曾因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愤然辞职;2020年却开始转向支持共和党;至2024年大选,他豪掷1.2亿美元助选特朗普,甚至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要员。这种立场剧变背后,是马斯克对减税、去监管政策的渴求——SpaceX曾因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审批拖延发射计划,特斯拉也屡遭环保条款掣肘。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却让马斯克陷入两难。以特斯拉为例:其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Y返销美国需缴纳25%关税,柏林工厂的电池组件依赖中国供应链,新关税直接导致成本飙升15%。更致命的是,欧盟为反制美国关税,宣布对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马斯克在德国勃兰登堡的超级工厂瞬间沦为“战略火线”。
“这就像让骑兵冲锋时,突然给战马套上铁链。”一位华尔街分析师如此比喻。
三、纳瓦罗的“经济学迷雾”:哈佛博士为何沦为众矢之的?
彼得·纳瓦罗,这位被马斯克讥讽为“灾难制造者”的白宫顾问,堪称特朗普贸易战的“首席军师”。自2016年出版《致命中国》以来,他便将“关税武器化”视为振兴美国制造业的圣杯。其核心逻辑充满军事隐喻:通过高关税筑起“经济护城河”,迫使产业链回流,重振“美国制造”。
2025-04-26 22:26:53
2025-04-26 22:42:56
2025-04-26 22:30:10
2025-04-26 22:35:37
2025-04-26 22:18:21
2025-04-26 22:06:02
2025-04-25 23:44:25
2025-04-25 23:50:57
2025-04-25 23:30:28
2025-04-25 22:44:22
2025-04-25 23:14:51
2025-04-25 13:26:26
2025-04-25 13:38:51
2025-04-25 13:18:57
2025-04-25 12:45:05
2025-04-25 12:50:21
2025-04-25 12:36:01
2025-04-25 12:26:17
2025-04-25 12:57:50
2025-04-25 12:21:53
2025-04-25 12:17:33
2025-04-24 23:33:34
2025-04-24 23:25:55
2025-04-24 23:07:44
2025-04-24 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