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印度的双重算盘:技术蜜罐与战略平衡
新德里的加入请求绝非临时起意。这个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正陷入"装备青黄不接"的窘境:空军现役的272架苏-30MKI中,62%因零部件短缺面临停飞;国产LCA战机历经40年研发仍未形成完整战力。GCAP项目对印度而言,既是获取尖端技术的"通天梯",也是摆脱对俄依赖的"转折点"。
但印度的战略野心远不止于此。通过参与六代机研发,莫迪政府试图在美俄之间玩"危险的平衡术"——既用西方技术升级国防体系,又保持与莫斯科的S-400导弹合作。这种"脚踩两条船"的策略,在2025年3月俄印签署的AK-203步枪联合生产协议中已初现端倪:新德里兵工厂将生产60万支俄式步枪,而同一周印度海军却接收了首批美制P-8I反潜机。
三、东京的噩梦:技术外泄的三重风险
日本防卫省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印度军工体系的"俄罗斯基因"深入骨髓:布拉莫斯导弹55%的部件来自俄企,苏-30MKI生产线上至今活跃着300名俄方专家。更致命的隐患在于制度漏洞——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的152个实验室中,有23个与俄企存在数据共享协议。若GCAP的量子通信模块落入俄方之手,北约的整个加密体系都可能被破解。
技术转移路径可能比想象的更隐蔽。参考2025年破获的中国军工泄密案,关键技术可能通过"菜单图片隐写术"或"屏幕保护程序后门"外流。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曾将以色列EL/M-2052雷达数据"误传"至俄企服务器,此类前科让日方不寒而栗。
2025-04-08 22:01:39
2025-04-08 21:49:32
2025-04-08 22:49:17
2025-04-08 21:21:59
2025-04-08 22:41:35
2025-04-08 22:08:08
2025-04-08 23:01:06
2025-04-08 22:25:35
2025-04-08 22:34:35
2025-04-08 21:43:34
2025-04-08 21:27:47
2025-04-08 21:35:27
2025-04-08 12:30:15
2025-04-08 12:11:36
2025-04-08 12:22:36
2025-04-08 10:59:39
2025-04-08 11:12:12
2025-04-08 11:05:17
2025-04-08 11:17:19
2025-04-08 11:35:15
2025-04-07 22:12:20
2025-04-07 22:05:17
2025-04-07 21:26:37
2025-04-07 21:06:30
2025-04-07 2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