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德国背后捅美国一刀?中国这次要把握机会了!

1997年9月,在历经了6年的扯皮后,一整套有关“勃兰登堡机场项目私有化”的方案,被德国国家机场控股公司提出,在继续4年的扯皮修改后,2001年,德国工程建筑承包商豪赫蒂夫(Hochtief)与IVG两家公司联合投标,开出了最低20亿欧元的报价!

按理说,扯皮10年到这,本来就可以开工建造了。

但是问题来了:

工程造价时的17亿欧元建造资金,在几年的拖延后早已缩水,两家德国建筑公司20亿欧元的最低报价,又让德国政府难以接受,双方无奈陷入僵持...

2003年,眼见“私有化方案失败”的德国政府,无奈只能下场微操,在联邦政府的“权力介入”下,一个以“国企组织”形式推进的项目建设计划,强制出台。

对此,时任柏林市长的克劳斯·沃维莱特(Klaus Wowereit)曾志得意满的表示:

“我们将证明,在皿煮的制度保证下,三个官方业主可以建设一个项目建筑成本低于其它机场水平的项目。

克劳斯(右一)和他的男友

然而,克劳斯的豪言等来的又是什么?

在又三年的折腾后,2006年好不容易搞定20亿欧元资金问题的勃兰登堡机场项目,到2008年时预算增加至22亿欧元、到2012年又增加至43亿欧元、到2014年再增加至54亿欧元、而最新报价,是70亿欧元...

对此就有人戏称:勃兰登堡机场就是一台印钞机!

当然,如果说“天价”的勃兰登堡机场,能够搞出啥地球工艺的最高水平,咱们也顶多只能叹一句“皿煮工艺咱玩不起”....

但是“精工制造”、“皿煮优越”的德国,又都干了些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