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中美巅峰较量正式开始!这,就是中国的底气!

在倒卖过程中,钢材还是那堆钢材,甚至一直堆在那里根本就没挪窝。

二是靠钱,对企业来说,国家定价商品就那么多,我想卖给谁就卖给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优先选择把低价商品卖给对自己有好处的人。

这时候,厂长就成了香饽饽,有人利用亲戚关系“批条子”去提货,有人直接上门“行贿”,更有甚者直接和厂长分成。

所以当时社会上都在打听,谁有路子能买到国家定价物资?

所以当时社会上也有了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本质上来说,这种倒爷就是在人民群众身上薅羊毛,特别是官倒更是影响极坏。

因为官倒倒的更多的不是消费品,而是生产资料,这就直接导致民企可以借助各种关系买物资生产挣大钱,而国企拿不到低价生产物资,同时还要保证一部分产品低价供应。

这就为90年代的国企大亏损、三角债、拖欠银行贷款、银行呆账死账,以及后来的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失业等等埋下了伏笔。

这样一直持续到1988年,双轨制除了让倒爷赚了大钱之外,群众不满意,国有企业也不满意,良性的自由市场更是没建立起来,国家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价格双轨制。

再加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受邀访问中国兜售他的自由经济理论,那个时候中国对“国际专家”是很迷信的,最终国家决定取消物价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

但是,物价闯关带来了整个中国的大通胀。

从1988年3月开始,一些地区调整了280个种类商品的零售价,涨价的幅度在20%-30%之间。

因为这些商品都是关系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比如猪肉、鲜蛋、菜、食糖等等,老百姓面对涨价开始恐慌,生怕未来买不起食物。

于是开始疯狂抢购日常用品与各类食品,这种脱离了实际需求的抢购,又再次推高了物价。

物价上涨,带来了人们对手中的钱的贬值的担忧,为了避免损失,所有人都想快点把钱换成物资。

于是,价格闯关完全失控,一场席卷全国的物价风波开始了。

百货公司、各大小店铺被围堵,人们连班都不上了,不管是食盐还是卫生纸,别管是是手电筒还是电池,反正是有什么就买什么。

有盛夏抢毛衣毛裤的,有一个人抢购五百盒火柴的,有一个人抢购200公斤食盐的。

这个时候商品重量、用不用得上如何已经不在考虑范围内了,反正就是买买买,疯狂程度远超今天的双十一。

还记得1989年春晚上姜昆的相声《着急》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