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刚刚说到压力和动力,除了这几个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就是实力,因为军事装备的发展和我们科技实力的发展是完全相关的,科技实力没有走到这步,你想要研发这个,也研发不出来,对不对?
施洋:以前我们说,“脚踩美帝,拳打苏修”,就是美苏这样大的威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就是祖国没有完全统一,台湾问题仍然存在,从上世纪50年代国民党妄图反攻大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独”势力上升,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干涉台湾局势,对台军售等等一些原因,不断提升台湾的军事力量,这就对我们的装备发展提出了需求,美国人卖了什么武器给你,你必须要研制出比它更先进的武器去压倒它,才能确保在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发展,最近这几十年中国制造的上升,我们在军事领域里可选的余地越来越大,比如说像电子设备,以前全国就只有军工体系的几个厂所院校在研制这些东西,很多时候一个元器件是要靠学校里面的小实验室一个一个地做出来。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要研制一个相控阵雷达,但雷达上有一千个单元,问南京的一个雷达厂所,他们说这一千个单元我们一年大概能生产15个单元,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电子设备、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硬件、通信器件到处都有。
主持人:施洋刚刚说的这个案例,我也问一下杜老师,我们整个军工生产的产业链是不是完备性确实比以前好很多?
杜文龙:像之前我们军工生产材料、结构、技术、工艺都成问题。
主持人:样样都是坎儿。
杜文龙:对,现在我们发现很多难关好像都轻易被突破了,这些年我们生产工艺变化的也特别快,很多先进制造都没有问题,包括现在流行的增材制造、3D打印。关键是武器装备的结构和基础如果到了一定状态,创新发展就很重要,所以总得感觉我们不是在简单地走谁的路,也不是简单地往前冲,没有盲目的冲动。实际上我们武器装备的发展,包括军工体系的进步有两个特点,就是中国的装备从来不是最先进的,但它一定是打胜仗最多的,中国的武器从来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合适的,这两点我们把握得非常完美。
张维为:这个我是很有感触的,我们解放军指战员也好,军工界也好,很喜欢我们这个节目,所以我也很荣幸经常被邀请与他们做一些交流,就是前面杜老师讲的,中国的军人也好,我们的军工人也好,都有一种军魂,这是特别不一样的。
2025-05-16 21:39:21
2025-05-16 23:09:47
2025-05-16 22:54:18
2025-05-16 21:59:07
2025-05-16 23:03:35
2025-05-16 23:14:09
2025-05-16 22:05:00
2025-05-16 22:07:16
2025-05-16 22:13:29
2025-05-16 12:52:27
2025-05-16 11:29:28
2025-05-16 12:37:47
2025-05-16 11:44:03
2025-05-16 12:21:05
2025-05-16 12:33:30
2025-05-16 12:47:04
2025-05-16 11:52:59
2025-05-16 12:16:31
2025-05-16 11:36:42
2025-05-15 22:53:45
2025-05-15 22:36:43
2025-05-15 23:16:28
2025-05-15 22:29:46
2025-05-15 22:43:09
2025-05-15 21: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