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光能反导拦截!连航母都躲不掉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不光与空天运输飞行器、空天飞机有着密切联系,很可能还要和中段反导技术建立关系。表面看起来,前者主要用于运输人员、物资到轨道上,而后再自主返回地面,后者则是用于导弹防御,旨在拦截远程导弹,二者从应用领域到技术范畴都大相径庭。
可若是换种角度去分析,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快速变轨能力,和中段反导有着脱离不了的联系。此前外媒曾报道称,中国可重复使用实验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变轨,从624.5公里降低到342.5公里,要知道,该高度是弹道导弹能达到的高速,所以,外媒猜测,此举与中国同时期进行的中段反导试验有关,毕竟,机动变轨能力越强,就说明其更不容易被击毁。反过来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也不是没有可能化身超级洲际轰炸机,从大气层向目标发起打击,对于该设想,我国其实已经在去年完成了相关对地打击,具备一定技术条件,此外,美国也的确将其列入X-37B发展目标名单中,到那时,或许远程打击航母也不是问题。
只不过,快速机动变轨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加大航天器燃料的消耗,所以未来要想在轨道上作战,就必须找到在节省燃料的同时还能实现变轨的最佳办法。
实际上,针对该问题,我国东风-17导弹给予了一个良好的思路。换句话说,倘若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想要在轨道上躲避导弹攻击,便可以效仿东风-17导弹“乘波体”设计进行跳跃飞行,这样一来,该航天器仅需正常情况下百分之一的燃料就能实现快速变轨。所以说,这无疑为未来的可重复航天器发展指明技术路线。
当然,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没有进行过相关跳跃飞行试验,此外,现有技术水平也还无法将东风-17上的“乘波体”气动外形,搬到可重复使用飞行器上。
2025-05-08 17:36:48
2025-05-08 17:54:36
2025-05-08 17:44:09
2025-05-08 17:30:43
2025-05-08 14:11:28
2025-05-08 14:52:29
2025-05-08 14:31:47
2025-05-08 14:15:51
2025-05-07 23:04:41
2025-05-07 23:34:43
2025-05-07 22:56:23
2025-05-07 23:13:16
2025-05-07 21:50:25
2025-05-07 21:05:32
2025-05-07 21:20:59
2025-05-07 21:38:15
2025-05-07 20:57:31
2025-05-07 20:47:32
2025-05-07 11:45:31
2025-05-07 11:24:53
2025-05-07 11:51:30
2025-05-07 11:39:57
2025-05-07 11:17:01
2025-05-07 11:09:16
2025-05-07 1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