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狙击手不好混?探测狙击手利器从游戏照进现实

土耳其近期推出的TRV/SD500反狙击装置属于声波反狙击探测系统,这种单兵便携式探测装备可部分整合在头盔上,也可佩戴在肩头。它最明显的特征是集成了数个麦克风传感器。由于子弹出膛时的冲击信号和超音速飞行形成的激波信号到达麦克风阵列的时间不同,借助配套的探测装置,就可以对这种时间差进行解算,大致确定射击枪械的所在位置,为下一步采取反制措施提供依据。

和土耳其的TRV/SD500反狙击装置侧重于单兵使用不同,俄军的COBA声波反狙击探测系统采用车载方式。从人携到车载,变化的不仅是承载方式,还有麦克风阵列的数量与灵敏度,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解算速度与精度。因为有更聪明灵活的“大脑”,COBA声波反狙击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更远,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实现对更多目标的锁定。

美军也有装备在斯特赖克装甲车和“悍马”车上的声波反狙击探测仪,据说该探测仪在枪响后10秒左右就可锁定狙击手的位置。

但是,声波反狙击探测装备普遍存在一个弊端:受地形、距离因素影响较大,定位精度常因此大打折扣。

红外反狙击探测装备,则抓住了狙击手开枪后光强和热量突变这个“软肋”。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通过用红外相机捕获对手狙击枪口所产生的闪光与热量变化,以及子弹在高速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能变化,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数据就可推算出狙击手的位置。美制“蝰蛇”定向式反狙击系统就是如此,它由红外摄像机、计算机、惯性传感器和显示器组成。和声波反狙击探测装备相比,红外反狙击探测装备在定位距离和精度方面有明显提升,甚至还可判断出敌方狙击手依托的是何种遮蔽物。但这类反狙击探测装备也有弊端,那就是相机镜头要朝向狙击手,才能发挥作用。碰到 “不按套路出牌”的一些狙击手,比如他突然出现在身后,开枪后立即大距离位移,那红外反狙击探测装备就“爱莫能助”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