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并没有直接表明美国和缅甸人民站在一起,而用了上述句式。美媒的这个疑惑让中国躺了枪,因为他们觉着这种说法是要传达讯息给中国,是给中国施压。
白宫发言人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说,这是对该地区所有国家发出的信息,他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回应”。
这显然是在向非西方阵营施加压力。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的声明在用词上也耐人寻味。提及缅甸时,它们交替使用了“Burma” 和“Myanmar”,在声明标题上,无一例外用的都是“Burma”。
它们虽然都指缅甸,但却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Burma”是缅甸在1824-1948年处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名称。
所以,“Burma”在国际政治中,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
昂山素季一度使用“Burma”,当时的政府认为那是挑衅,要求她停止如此称呼缅甸。
1989年,缅甸军政府改将国名英文改为“Myanmar”,并解释“Burma”还带有种族主义色彩,因为它只代表了缅族人,而忽略了其他100多个民族。
2011年希拉里以国务卿身份出访缅甸,“Burma” 和“Myanmar”都没有提,而是称之为“这个国家”。2012年奥巴马出访时,跟昂山素季说话时用了“Burma”,和时任总统登盛会面时,则改称Myanmar。
不同的词,就是不同的立场。
美国显然是知道这两个词背后的历史和政治意涵的,声明中交织使用肯定是刻意的。
2023-05-28 18:36:02
2023-05-28 19:00:36
2023-05-28 18:50:02
2023-05-28 18:52:17
2023-05-28 18:47:22
2023-05-28 18:57:35
2023-05-28 18:54:22
2023-05-28 18:25:20
2023-05-28 18:39:02
2023-05-28 18:27:32
2023-05-27 19:02:36
2023-05-27 20:01:24
2023-05-27 18:45:05
2023-05-27 20:24:57
2023-05-27 18:51:15
2023-05-27 20:17:57
2023-05-27 20:27:12
2023-05-27 20:03:14
2023-05-27 18:47:08
2023-05-26 13:13:54
2023-05-26 19:07:44
2023-05-26 19:02:47
2023-05-26 19:04:08
2023-05-26 19:10:00
2023-05-26 1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