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尖端武器 > 正文

响起枪声,伊朗局势出现逆转?

签署伊核协议原本可被视作鲁哈尼政府的一项功绩。它曾经让全世界都放下心来,觉得一个火药桶的引信被拆除了,就连伊朗国内大部分民众,也会觉得平和的日子重新回归了。

美国的退出让一切又回到了冰点,如今,这份协议就好像从没存在过。

之后,美国重启的制裁扼住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以及金融、航空等领域,等于握紧了伊朗的经济命脉,导致伊朗原油出口下降超过80%;里亚尔贬值200%左右;失业率高达11%;通胀水平上涨40%等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伊朗经济今年将萎缩9.5%。萎缩率那么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面对这些,伊朗民众内心的不满和煎熬,会与日俱增。

虽然鲁哈尼上台后,曾经想要针对性地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效果并不理想。

再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的高层选择的道路似乎不是更倾向于发展经济,而是把大笔钱投向了海外扩张和“革命”,类似的投资显然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对外援助”的范畴。

这激发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

所以,伊朗的那么多颗火星,似乎只要外部轻轻扔一根火柴,伊朗就会像很多中东国家一样,爆发颜色革命。但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

第二,伊朗政权抗住了过去的示威冲击。

就像刀哥上面提到的那样,伊朗人上街搞街头政治,进行示威游行,可以说是有百年历史的“光荣传统”,政府也将其当成了家常便饭。

所以政府一来不怕,二来也有足够的经验和手段摆平。

“阿拉伯之春”中出现过的颠覆一国政权的场景,目前没有在伊朗重演。

伊朗的情况和那几个发生“阿拉伯之春”的国家有所不同。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和利比亚的卡扎菲等,基本都是昔日靠政变上台的军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将国家变成自己的私产,早就失去了民众的支持。随着军队在最后一刻的倒戈,便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伊朗的现政权不一样。它是在当年反巴列维的群众运动中出现的。领军人物即宗教领袖的特殊地位,还有什叶派意识形态的思想纽带,迄今都牢牢保持着在伊朗草根民众中的影响力。

霍梅尼当初创造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试图走出一条独特的非西方发展之路。支持这一发展模式的群众基础至今仍在。

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虽然导致几十万伊朗青年战死沙场,但同时也使伊斯兰政权拥有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巩固了国家机器。  美国40年的打压和制裁,又使这个政权学会了在国际高压下求得生存的各种手段。

当然,民生和经济问题,确实是伊朗伊斯兰政权遭遇的一道坎,但这个政权毕竟不是一堵一推就倒的墙。

不过,西方,主要是美国,从来没有放弃通过“颜色革命”改变伊朗政权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