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中国火箭多了四扇“纱窗”:正式迈开重复发射第一步

差不多就在前几年,也就是SpaceX"猎鹰"系列运载火箭事故不断的那段时间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航天系统都对"可回收复用火箭"这个概念嗤之以鼻。

但从眼下来看,SpaceX改写世界航天市场的事实,使得各国不得不迅速跟进这一领域,而中国航天几乎是"真香"得最快的第一批模仿者:在近日发射"遥感三十号"卫星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上,中国航天就首次试验了SpaceX的一招"独门绝学"——用于控制火箭稳定和精准下落的"栅格舵"。

图为升空瞬间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红框内即是本次试验的重点"栅格舵"。

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栅格舵的作用的确得到了成功验证:靠着这四面不起眼的金属栅格,原本会随机"摔"在近七百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仍残留有剧毒腐蚀性推进剂的火箭一子级成功"可控坠毁"在预先规定的,几何尺寸为100米见方的降落场里,免去了火箭过程中沿途路线居民"躲火箭"的担惊受怕。

图为"猎鹰九号"火箭的栅格舵,注意回收后箭体上的烧蚀痕迹。

当然比起纯粹的民生意义,栅格舵最大的意义是在技术迭代层面:凭借着"落得越快,导向效果越强,箭体越稳定"的特殊气动性质,栅格舵几乎是眼下可回收火箭必备的"法宝",火箭要想落得准,落得稳,离了栅格舵基本没戏。

而在本次长征二号丙火箭子级"可控坠毁"之后,中国也算是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火箭栅格舵技术的国家,只不过在"掌握"到"足以支持火箭回收"这条路上,中国航天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

图为SpaceX的海上火箭回收船,"当然我还爱你"。可见甲板的面积之小。

单从本次中国航天"尝鲜"栅格舵的测试来看,长征二号丙火箭一子级的栅格舵只能保证火箭"摔"在预定的一万平米范围内,并不能保证火箭是竖着,斜着,或者是横着着陆:要想精准着陆,必须要有火箭主发动机、姿态调控发动机的精妙配合才能做到。

而这种难度不亚于"万米高空上客机上丢个篮球,精准掉进篮筐"的高难度科目,现如今也就只有SpaceX能保证成功率——当然,在做到今天这样的高成功率之前,SpaceX也已经付出了很多外人难知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