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特朗普又想耍诈被中国识破,贸易谈判释放4大信号

第12轮中美贸易谈判移师上海,双方谈判很快结束。根据新华社7月31日的报道,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大阪会晤重要共识需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双方将于9月在美举行下一轮经贸谈判。

短短的新闻报道,却释放出了非常多的真实信号,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谈判依然是建设性的,分歧依然是明确的

首先,我们从新闻稿中看到,中美双方是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

什么是坦诚?解释成白话就是,双方各说各的,分歧较大。

什么是高效?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三下五除二说完了,没有废话,具体细节上没什么好谈的,或者说还没有到执行层的具体细节上,因为实物上的共识还没明确。

什么是建设性?就是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诉求,也表示愿意继续谈下去,并表示会考虑对方的诉求。

二、双方都认为谈下去是必要且必须的

双方的深入交流最后具有建设性,就说明双方还是愿意继续谈下去的,而且也有谈的内容。这一点,从双方确认下一轮谈判9月份在美国举行即可确认。

三、谈判依然困难重重,共识落实到实际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这次谈判的时间很短,而且从新闻报道上看也没有在具体事务上有明确的细节披露,这说明双方可确认落实的细节还较少。而且,从第12轮谈判和第13轮谈判之间相隔超过1个月的时间看,既体现了双方希望落到实处的意愿,也表明落到实处的难度。可以预见,双方在第13轮谈判之前的8月份,将会有非常密集而深度的磋商。

事实上,在中方发出通报后,白宫也发表了声明,最后也确认了双方磋商的“建设性”,但同样也能看出距离实际成果还有较远距离。其实,说白了,美国要想快一些把谈判落地到,必须拿出诚意。

四、美国想敲中国一笔,结果未能如愿

在新华社报道的中方通报中有这样一句话:双方还讨论了中方根据国内需要增加自美农产品采购以及美方将为采购创造良好条件。

这句话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一方面,关于中方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是双方元首在大阪会晤时就确定的共识,尔后中方也的确恢复了采购。另一方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中方采购的美国农产品规模是不让特朗普满意的,所以才有美方高度关切中方采购农产品的问题,这个高度关切就是特朗普关切,特朗普是想借中国的采购要美国农民的选票的。中方在磋商中回应了美方的这一关切,说明中国再次表明了愿意采购美国农产品,并且这一表态在7月28日已经由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相关消息。

根据央视7月28日的报道,7月19日以来,一些中国企业就采购新的大豆、棉花、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向美国供货商进行了询价。根据市场条件,目前已有一批农产品采购成交。有关企业已申请排除对这部分自美进口农产品加征的关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按程序办理。下一步,中国有关企业还将根据国内市场需要,遵循市场化原则,继续就采购美国大豆、棉花、猪肉、高粱、小麦、玉米、乳制品等农产品展开询价。只要美国农产品价格合理、品质优良,预计还会有新的农产品采购成交。中国有关部门表示,美方应该采取具体措施落实美方有关承诺,为双方经贸合作营造有利条件。

上述央视披露的消息可以看出如下几点信息:

一是中国企业问了问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也买了一些,只是这个规模不是很大。对于这一点,特朗普是不太满意的,所以才有7月31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提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30日发推特称,中国未能按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另外,在7月29日外交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到,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从中美元首大阪会晤到7月18日,中国只采购了100多万吨大豆。

二是中国企业会根据国内市场需求,也就是说国内老百姓需要什么才买什么,不是美国想让中国买什么中国就买什么,这一点美国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