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中国全新组合型发动机试验成功 具有独特优势

这是31所首次做如此复杂大型的试验,所内及时调集精兵强将组建设计及试验联合攻关团队。为给调试预留更多时间,短短20余天内,在试验台主管领导的带领下,试验台成员高效协调各系统同时开展工作,先后完成了推进剂系统搭建、冷却水系统安装、供给管路、测量系统连接等各项工作。为了保障试验的顺利进行,试验主管小高的三餐都改在试验台上解决。

为了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试验筹备上,设计团队就住在了试验场。在别人看来,这个团队工作起来简直“疯狂”:白天做试验,晚上再开会,从不正点下班,深夜甚至凌晨离开是常态。有时候,为了达到更精准的试验效果,“吹毛求疵”的他们常常和试验场人员反复讨论。“开玩笑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专门来‘找茬的’。”设计团队牵头人郑博士笑言。

在别人眼里,这群人除了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外,还极致地苛求完美。每一件小事,他们不仅要做到达标,更要做到卓越直至完美。

有一次,在试验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大家最担心的进气道与涡轮不匹配导致涡轮颤震问题,涡轮室设计代表张设计师和进气道专业杨博士深挖试验数据,多方对比,在反复调试后终于确定了最终的控制规律。就在最后一次调试试验顺利完成时,负责修改控制规律的乖乖女龚晰淡淡说了一句“赶不上周末回家的车了”,所有人都忘了这茬。

在这样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数不清的未知困难,前所未有地考验着这支队伍。

“找茬儿”的终于干成了

经过艰难的筹备、调试期,最后进入了正式试验阶段。这是该发动机的首次正式试验,也同时是向上级汇报的展示性试验,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我们是开疆扩土的一群人,这也正是预研工作的性质,一直在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团队。”发动机总体设计室主任冮强这样总结道。自该发动机概念提出后,作为一个从头到尾的见证者、参与者,冮主任深知这支队伍迅速成长背后是怎样夜以继日的艰辛付出。

在大楼保安的记忆中,发动机设计室所在的楼层很少有在晚上10点前就熄灯的,甚至周末、假期都依旧会有人在那里加班。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问题不过夜,这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和习惯。

这是一次关乎未来的试验,这型组合发动机属于国内、国际都竞争激烈的热门领域,它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是未来商业航天等领域动力装置的重要方向。 试验成败,将决定这型组合发动机的未来走势。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现了新问题。这型组合发动机试验过程涉及多处调节和匹配环节,仅凭数据曲线和包覆得严严实实的试验模型无法了解具体试验过程。总体室小胡与所内动画组组长老沈马上开始了试验动画制作,为了不影响本职工作,只能晚上下班后开工。动画最难的是要反映多个动力匹配、多种模式转换的过程,团队提出增加时序窗口,通过不同颜色移动的小球动态展示试验进度与各时序间的匹配关系。说起来容易,五个一起联动相互匹配真是要练就“火眼金睛”啦,老沈红着眼睛开玩笑说:“怎么看哪都像球呢。”经过一周的夜战,老沈让这个复杂的试验活了起来。

正式试验的一天到来了。当夜幕降临,精准的时序控制、流畅的调节动作、跳动的火焰完美展现了整个试验过程,参会领导理解试验原理的同时深感技术的震撼。紧接着,伴随着引射器工作的巨大轰鸣,大屏幕上显示的实时试验测量曲线与设计参照曲线完美重合,成了!现场顿时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与欢呼声。

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设计及试验攻关团队就完成了对新发动机的上台、调试及首次正式试验的成功点火。这些只是众多团队成员默默的付出的缩影,他们齐心协力、共创难关,迈过了组合动力道路上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