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大义,或称:“君君臣臣”,用于区辨天子与臣子。理学成为官学后,取代华夷之辨,成为了儒教的第一教义,其义之重如母子至恩。“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大义,母子至恩。今故主已亡,义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
洪武初年,朱元璋面临一个空前严峻的问题,与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文化程度不高,而国家初建百废待兴,朝廷需要有才学有能力的人才。为此,朱元璋只能下旨征召天下贤良入仕,而江西夏伯启叔侄二人颇有才学,他们自然就成了朝廷征召的对象。
读书人都有一身傲骨,夏伯启叔侄也不例外,士大夫或高居庙堂或处江湖之远,夏伯启与侄子生逢乱世,只想隐居江湖明正保身。然而,朱元璋的态度非常强硬,只要是受征召的对象,必须为朝廷效命。叔侄俩没了办法,只能钻政策的空子,残疾人不得入仕是当时的原则。
最终,为了避免入朝,夏伯启叔侄干脆剁掉了自己的大拇指。本想着自己与侄子已成了原则中的残疾人,无需入仕,可叔侄二人的才名早已传遍全国,朱元璋不依不饶,命人将叔侄二人强行扭送到皇宫中。而夏伯启与皇帝的一番对话则被收录到《大诰三编》中,十分发人深省。
朱元璋问道:“当时天下动荡,你们叔侄二人在何处?”夏伯启答道:“红寇作乱,我们为躲避战火在福建隐居。”朱元璋问道:“那你带没带着家人?”夏伯启答:“老父也在福建。”朱元璋追问道:“如果你带着老父亲,那么,在行程中遇到高山和低谷时,你会不会扶老父一把?”夏伯启答:“会扶。”朱元璋再问:“之后你们又去了哪里?”
夏伯启答:“红寇占领信州后,我们回到故乡。”朱元璋又问:“再后来呢?”夏伯启答:“我在故乡做了一名教书先生,直至今日。”在二人的对话中,夏伯启张嘴闭嘴始终不离二字——红寇。很明显,是在指责朱元璋不配坐拥江山,朱元璋火冒三丈,打定心思要为难一下夏伯启。朱元璋思考了一会,说道:“你觉得什么是再生父母呢?”
夏伯启闭口不言,朱元璋继续说道:“人生遭遇变故,遇到生死大劫,这时,有人站出来及时帮助。这个人,不论男女,不论老少,都可称为再生父母!而你夏伯启,此前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是不是遇上了生死大劫?现今,你能偏居一隅,靠教书混口饭吃,既安逸又恬然,不需要考虑受到战乱的侵扰,也不必担心自己的身家被人夺走。
所以,你能过上这样安逸的生活,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2024-12-24 16:13:27
2024-12-24 15:28:18
2024-12-23 16:32:41
2024-12-23 16:02:27
2024-12-20 10:10:38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41:4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
2024-12-17 10:16:31
2024-12-16 10:30:54
2024-12-16 10: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