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清末民初最恐怖的一项活动,很多大人物不知不觉就没命了

而暗杀他的正是受赵秉钧指使的手下,而赵秉钧正是袁世凯的心腹。可以说,这种明目张胆、光天化日的暗杀在民国时期不占少数。

史量才案:

民国时期社会混乱,文学力量也不甘示弱,更多文人更是把手里的笔当做抢来和军阀对抗。《申报》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史量才作为老板,虽然是个商人,可是,他却充满着爱国热情。在他的理念的影响下,《申报》无惧军阀势力,评论时政,言语犀利。甚至,他们曾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言论,评判“国民党不联合抗日,而是枪口对内残害国人”。

在1931年发生“珍珠桥惨案”后,《申报》更是大力批判国民党,指责国民党对手无寸铁的大学生进行的残忍镇压是惨绝人寰的行径。这让蒋非常愤怒,并找到史量才对其言语中透漏出威胁,如果,他继续让《申报》“乱说话”,那么,蒋的一百万军队就会让他以后不能再说话。可是,当史量才在选择这条路时,就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最终,在沪杭道上发现了史量才的尸体。

清末民初的暗杀归根是社会乱象的土壤滋养——清末民初,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外来殖民侵略的步步紧逼,清政府更多的是选择妥协退让。可是,青年义士无法接受国破家亡的命运,他们奋起反抗,但力量单薄,无奈之下便选择暗杀来寻找报国的出路。

而后期的军阀割据,更是为暗杀这一方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军阀势力设立暗杀机会、制作暗杀名单,在民间更是有些为钱趋势的一类人专门把暗杀作为生钱谋生之道。最终,“杀人换钱”就成为社会司空见惯的乱现象。

社会稳定暗杀风潮逐渐褪去——随着后期武昌起义成功,新的政权开始建立。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暗杀逐渐变的越来越少,人们从物质生活条件再到思想文化的都一步步在提高,对暗杀也逐渐冷漠,最终,文明的脚步把暗杀逼得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刺客:民国刺杀大案》、《民国暗杀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