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到后来兵戎相见,中苏两国,两党从盟友变成了敌手。不但是新中国对交关系史上重要一章,也是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的重要一环。

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两人的性格对这件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真正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是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

回顾历史,很多书藉和文章重点集中在中苏两国对斯大林评价的差异,组建联合舰队,设立长波电台等方面。

综合起来看,中苏分裂直接原因有四个主要方面:

一,地位平等问题

二,国际斗争问题

三,对华援助问题

四,个人崇拜问题

至于其它问题,都由这四个方面派生出来,或直接,或间接,不一一展开细述了。

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给当时全球革命运动带来了很大伤害,这个错误必须由苏联来承担,从个人来说,咎在赫鲁晓夫。

但有一个国家在中苏关系变化之中,起到了风向标作用,却一直被无视,这个国家不是美国,而是印度。

赫鲁晓夫的脾气

这位老兄在国际舞台上的种种任性行为,很多都广为人知,像联合国开会脱皮鞋敲桌子,吹嘘苏军导弹能打中太空里的苍蝇等等。

后沙月光: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他如此这般无厘头,是苏联实力在背后支撑,没有他,世界上很多事情办不成,很多矛盾化解不了。

赫鲁晓夫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趣事,五十年代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访问苏联,这件事是由副秘书长,苏联外交官多勃雷宁协调的,主要就是表达一下苏联和联合国之间的友好气氛。

后沙月光: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但哈马舍尔德被社会主义阵营所讨厌,1956年来中国时,他劝说周恩来总理提出加入联合国,但同时要保留台湾席位。结果周恩说他不懂政治,直接拒绝,中国又不急。

他到了苏联后,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与他会面,这种会面主要就是寒暄一下,唱唱高调,发个新闻稿就OK了。

结果哈马舍尔德一个人得啵得啵讲了三十分钟,赫鲁晓夫这暴脾气就上来了。靠,我还用得着你给我上课?

赫鲁晓夫就大声插了一句,翻译惊呆了,在那犹豫。赫鲁晓夫让翻译直接说。这句话是:“哈马舍尔德先生,你是否应该去上厕所了?”

哈马舍尔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也只好表示不反对这个建议。

共进午餐后,赫鲁晓夫提议去海上玩一玩,哈马舍尔德觉得不错,在豪华游艇上共论天下大事,是件惬意的事情。

结果到了海边,哪有什么豪华游艇,就一只四桨小皮伐艇在水里漂着。哈马舍尔德这下蒙了,想跑可跑不了了,赫鲁晓夫把他拽上皮伐艇,自己拿起前面两把桨,让秘书长摇后面两把。

两人就这样在海上漂着,安全卫队的护卫艇只能远远绕着他们,不敢靠近,怕坏了赫鲁晓夫兴致。

一个小时后,小艇返回,赫鲁晓夫一下来就笑嘻嘻地说:与秘书长在海上进行了一场友好愉快的会谈。

问题是哈马舍尔德不懂俄语,赫鲁晓夫不懂英语,而且没有译员,能谈个啥?新闻上也只好写双方举行了友好会谈。

后来哈马舍尔德在1961年9月,惨死于非洲,飞机失事。这是个悬案,2015年潘基文还成立一支调查小组,但真相估计是永远也不会有了,CIA资料不给联合国。

后沙月光: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赫鲁晓夫虽然霸道蛮横,对印度却是疼爱有加。主要是因为三哥当时人缘真的好,又是不结盟运动领袖之一,给人感觉萌萌哒。

中苏有了火药味

后沙月光:中苏交恶背后的印度因素

1958年7月20日的《人民日报》,最主要是这篇社论《不能袖手旁观》,这是毛泽东主席亲自过目的。此文,是中苏交恶一个前兆,但当时哪怕是最敏感的国际问题专家也不敢这么想。

这事跟印度有直接关系,但阿三是无辜的。

1958年夏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黎巴嫩内乱开始,各派互殴,美国将黎巴嫩视为势力范围,准备直接干预,7月份伊拉克革命爆发,中东形势更加复杂,土耳其,埃及,叙利亚都卷了进来,战争阴云密布。

7月16日下午3时,美军第六舰队的1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的哈尔迪湾实施登陆,又通过西德“空中走廊”不断增兵。到8月上旬,美国入侵黎巴嫩兵力达到4.8万人。

苏联海军陆军也不甘示弱,向中东快速调集。

这场危机,当时媒体说会引发三战,但这个后果谁也承受不起,美苏只好坐下来谈,政治谈判是解决危机的最好途径。

美国要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让安理会来决定中东问题。但苏联反对,赫鲁晓夫认为“没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这种安理会五大国协商没有意义。

被苏联拒绝后,美国问那你要怎么样?7月19日,苏联提议,五大国峰会在联合国范围之外召开,同样可以决定中东局势。

按苏联逻辑,五大国峰会应当是:美,苏,中,英,法。因为之前你不是因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参加而拒绝在安理会讨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