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上舰的喷气舰载机,对比陆地正常起降的同代飞机,往往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以适应舰载起降的特殊环境。比如大部分舰载机都要折叠主机翼,起落架都经过特别加强等等。而舰载机大部分选择双前轮模式,就是起落架特别加强的外在表现之一。用双前轮比单前轮有更强的承载力和抗冲击能力,而且双前轮容易布置弹射牵引钩,这都是很好理解的。凡是正常拦阻降落的舰载机,基本都是双前轮结构。只有像海鹞和F35B等采用STOVL这种特殊着舰方式的,才仍然保持轻便的单前轮。而像F4、F14、F18、阵风、米格29K、苏33、F35C、15号机、FC31,甚至包括上舰的小光辉,这10种舰载机或者瞄准上舰的飞机,都是双前轮。这些双前轮中,又可以再细分为2类:一类是前起落架的主支柱,直接落在双前轮的横轴上;
这种方式抗冲击力最强。比如F14、F18、阵风和苏33都是这种设计。只有米格29K,是前起落架主支柱的受力点落在双前轮的轮轴之前,这也是米格29K被诟病结构强度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以上10种舰载机之中,有一部分也同时有陆地使用的版本,于是其双前轮的结构造型也直接出现在陆基版上。不过另外还有至少14种之多的现役战机,它们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大概率都不会有上舰使用的计划,但是仍然采用了双前轮的设计,这15种战机就是:F111、米格25、米格31、苏30、苏34、苏35、苏24、苏57、16号机、10号机、11B、飞豹。狂风、幻影2000、鹰狮一共15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个人认为,明显是陆基飞机仍然采用双前轮的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必须分类来说明。也就是说,
这15种飞机采用双前轮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第1类,属于明显超重的战机。典型的就是F111、苏34、米格25和米格31这4种。这4种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超过了38吨,最大到45吨以上,已经属于平时战术飞机里面最重的型号。因此必须强化飞机起落架。除了前轮都采用双轮结构外,像苏34,甚至主轮都采用了4轮滑板的模式。第2 类,则是3代重型战斗机。比如苏30、苏35、苏57、16号机、11B等,都是这种情况,这类战斗机一般是双发大推,最大起飞重量一般可以超过35吨级,个别的可以达到38吨,在强调机动空战能力的战机里面已经属于大块头系列。比这一类更重的F111和苏34更强调轰炸攻击而非空战格斗。因此作为又大又追求灵活性的战斗机,采用双前轮也是分担自重较大的一种措施。第3种,一般是典型的中大型战斗轰炸机,比如狂风、苏24、飞豹都是这种情况。这类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一般在30吨之内,比苏35等大型制空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还小些。
2024-12-20 10:10:38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41:4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
2024-12-17 10:16:31
2024-12-16 10:30:54
2024-12-16 10:34:44
2024-12-13 11:00:28
2024-12-13 1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