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宣布,渔民在南苏拉维西的萨拉亚岛海域捞起三个中国潜航器。这里就在龙目海峡的出入口,巽他海峡也只有1000公里。1000公里当然不是短距离,但对于长航时潜航器来说,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距离。
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是南海进出印度洋的三大通道。据2016年数据,世界贸易的20%都要经过南海,价值约34000亿美元(美国CSIS数据,也有数据指出为30%、54000亿美元)。对于中国来说,39.5%的进出口都要通过南海,价值14700亿美元。在这样敏感的地方发现中国潜航器,自然引起一阵轰动。
南海是世界贸易的交通要道(图源/CSIS)
南海对中国(红色)尤其重要(图源/CSIS)
发现中国潜航器的位置接近龙目海峡(Lombok Strait)(图源/CSIS)
潜航器不大,约2.25米长,翼展0.5米。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字样。值得指出的是,这不是通常的潜航器,而是水下滑翔器。也就是说,在通常的鱼雷外形基础上,还有一对较长的“机翼”。
潜艇是靠压载改变浮力而在水中控制沉浮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浮力降低,潜艇就下沉;压载水舱用压缩空气排水,浮力增加,潜艇就上浮。在定常深度潜航时,处于零浮力状态,既不上浮,也不下潜。前进则完全依靠动力推力。换句话说,发动机停了,潜艇也就停了。在某种程度上,潜艇好比水中的动力气球。
印度尼西亚渔民在龙目海峡附近打捞到中国的潜航器,移交给了军方(图源/推特@ MediaSelayar)
印尼海军参谋长马格诺在介绍被渔民发现的中国滑翔潜航器,上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标记,靠近龙目海峡(图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典型水下滑翔器的构造(资料图)
典型水下滑翔器的运作示意(资料图)
改变浮力有很多技术路线。左为电动活塞法,右为热循环法(资料图)
但水下滑翔器装上“机翼”后,潜航机制完全改变了。在静止状态下,水下滑翔器具有负浮力,或者说有自然下沉倾向,这是“机翼”提供“升力”,在减速下沉的同时,滑翔前行。在水深很大的大洋,随着下潜的深度增加,海水密度增加,滑翔的距离还更长。水下也有各种上升洋流,遇到还可以借一把力。
当然,遇到下降洋流的时候,也逃不掉迅速掉深度。水下滑翔器和潜艇一样有压载水舱,在一定的时刻,用活塞、油囊把海水排出压载水舱而上浮后,重新开始下降中滑翔的过程,周而复始。
2024-11-05 09:49:44
2024-11-05 09:45:15
2024-11-01 09:40:43
2024-11-01 09:44:02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30 11:11:33
2024-10-29 10:10:42
2024-10-28 09:26:55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