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精选 > 正文

揭密1962,印度为何严重误判中国捍卫领土的决心

尼赫鲁为什么要如此相信穆尼克的情报工作能力?

1961年9月,在美国科罗拉多接受军事训练的藏区叛乱分子,被美国投放回中印边境,这些残匪渗透到中国境内后,多次袭击解放军运输车辆。

残匪在击毁的解放军军车或牺牲的指战员身上找到了一些文件,时间跨度为1961年1月1日-8月16日,交给了驻在印度的CIA秘密机构,内容分析得知:解放军存在战士营养不足、给养保障较弱、军事调动速度受交通困难影响等问题。

穆立克如获至宝,他要求情报局复制一份,CIA只好答应分享,同意印方复制,原件送到华盛顿总部,再复制一份给台湾当局。

穆立克就是根据这些捡来的情报信息,与尼赫鲁一起做出了“中国军力不行,印军士兵能够以一挡十的判断。”后来为了严谨一些,改成了“以一挡六”。

这种军事情报是建立在CIA合作的基础上,而尼赫鲁相信这是穆立克的能力所致。

1961年底,印度决策层就形成了一种判断:印度越界修建的哨所,中国除了提出外交抗议外,不会采取军事行动,而且会尽量避免军事冲突。

接下来,中国边境守军围而不打的策略,以及周恩来总理多次提出谈判的建议,在印度人眼中,又被视为验证了他们的判断。

战略判断的错误是致命的,印度一步一步走向悬崖,而且蒙着眼睛和耳朵。中国说“悬崖勒马”,他们不听,那就只有“勿谓言之不预”了。

在印度政坛,同样到处是错误的信息,国大党右翼势力不断借着中印边境问题指责尼赫鲁软弱、不道德、损害国家安全,而这些“证据”来自西方报纸和电台的信息。

右翼势力代表是内政部长帕特、财政部长德赛(后来的总理)、农业部长帕蒂尔,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权力。

再加上印度国会议员的压力,尼赫鲁为了避免对方合流一个反对派集团,在1959年9月7日,他在国会以白皮书形式,公布了自己与周恩来总理的往来书信及政府部门全部通信,以表示自己没有“上当”,更没有软弱。

虽然尼赫鲁地位得到了巩固,但立法机构得到了干预总理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对中国的谈判建议无法再进行独立决策。

社会上,印度媒体起到了煽风点火,将盲目自大的信息传递给了民众,记者和评论家还不断指导国家应当这样做,或者不应当那样做,甚至有人呼吁轰炸中国领土。

1962年7月,加勒万河谷事件,解放军包围了印军非法哨所,但没有开火,而且后退近百米。印媒松了一口气后,却将中国明显的善意理解为胆怯,大吹特吹“前进政策”。

社会舆论一边倒的“强硬”态度,加上一些军方将领谜之自信,再加上印度情报部门完全失去了责任心和客观分析的本职工作,印度终于在悬崖边上迈出了最后一步。

10月初,尼赫鲁下令,将9月8日后“越境”的中国军队“清除掉”,而解放军一直在中国领土上活动。

10月20日清晨,随着信号弹升起,忍无可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反击战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