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精选 > 正文

大部分前华约国家,目前为何和工业化渐行渐远

从193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曾经崛起到一度可以和另外的三大工业区分庭抗礼的地步。属于认为他一个可以同时打另外3个。那么为何到了今天,全球市场上,已经极少看到从东欧到前苏联地区制造的工业制成品呢?这就在于,前苏东地区的工业化有其固有的先天短板,甚至一直不具备全球竞争的基本条件。发展工业,几个基本要素是不能脱离的。第一要有资源;第二要有一定层次的技术水平;第三要有成规模的工业人口;第4要有广阔的大市场。苏东地区特别是前苏联地区,在资源上相对尚可。苏联国土面积广大,铁矿石、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基本都可以自给自足,品质也不错。苏东的工业靠学习德国和美国的技术起步,甚至后来从日本也引进了一些关键设备和精密机床。但整体水平明显不如前三者,重工业品“傻大黑粗”,不够精致,一直是其特色。而人口不足是困扰苏东地区的老大难问题。不过到冷战末期,整个华约地区,也算有接近4亿人的市场。但是和苏东体系之外,当时全球接近40亿人的大市场对比,4亿人的市场还是太小了。

另外,苏联工业的最大短板,就是过于偏重军事重工业,却极端的忽视了民用轻工业。当时谁谁家只完成了2个五年计划之后,一些轻工业日用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已经在全苏东地区之上。而全球工业中真正最赚钱的,其实是民用消费轻工业。谁谁家从一开始就极端注重民用轻工业品的出口。而苏联的工业,不是正在为战争服务,就是在为准备战争服务。这导致苏联的工业品除了武器外,其他产品几乎都没有什么国际竞争力。而在冷战后的30年,随着其工业水平的整体下降,就连过去最拿手的武器的竞争力,也大不如以前了。至于东欧、东南欧地区,除了少数原本就有点西方工业底子的小国,其他大部分国家,包括乌克兰,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无限接近于零。未来的俄罗斯还靠国土面积大有资源继续可卖。真不知道乌克兰等国今后拿什么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