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军可用的三代机越来越多,之后更是开始服役四代机。也正是在此时,我军装备的各类老旧型号飞机开始大规模退役,早已超期服役的歼6系列自不必说,歼7的部分早期型号也退役了,强5全面退出现役。当然代表落后战斗力的歼8I(机头进气,俗称歼8白)也在此时彻底退役,部分歼8II系列开始改造,使其具备超视距攻击能力,利用其高空高速能力,成为一款优秀的截击机。其实截击任务才是歼8II设计的初衷和最应该出现的位置,后期改装后加装了远距离空空导弹,也算是圆了当初的梦吧。
但其实还为截击机也并不是最适合歼8的方案,毕竟当年我军在超远距离空空导弹的研制上还是一片空白,中距空空导弹勉强可以达到要求,但剩余动能不足,歼8本身的机动性和落后的航发也始终制约着它的截击性能。好在歼8本身的气动设计又一次帮了大忙,空军认为歼8II最适合发挥能力的地方,就在于其高空高速能力,这项能力特别适用于改造为侦察机。我军在1980年代就提出用歼8白来改造侦察机,并进行了试验和生产,由于当年正值联合对抗前苏联的蜜月期,因此我国从西方弄到了很多技术,其中就有歼侦8所需要的侦察设备。包括美国仙童公司和当时的联邦德国MBB公司联合研制的KA-112A战术侦察系统,其中有战术侦察吊舱、照相吊舱、相机等一系列设备,统统被安装在了歼侦8的机腹下。该吊舱的可见光条件下照相侦察能力极强,可以在两倍音速、高度18000米的条件进行照相侦察,可携带600米长的胶卷,拍摄550幅照片。一次照相的幅宽达到航线两侧80公里,长度640公里范围。成像清晰度是世界最高水平,在35公里距离上可判别坦克的型号,在70公里距离上可判别中小型飞机的型号,在140公里距离上可判别大型飞机的型号。我国后来还为该相机自主研制了动态图形仪等后期判读配套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连续判断全航路照片,并形成动态影像。有了这样的侦察装备,歼侦8可谓如虎添翼。
其后的改进,就是使用歼8II型作为基础进行侦察机的改进,照相机和侦察设备也逐步升级,最终的型号,正是我们现在偶尔能看到的歼侦8F,其以2.2马赫的速度经常掠过需要侦察的前线,偶尔还能从对方的报道中惊呼这样的飞机根本无法追踪,更别说识别了。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