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苏/俄航空电子系统的印象是“落后”,可具体怎么“落后”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楚。其实,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得以出现在全球商品市场,这让中、俄这些长期被西方禁运的国家受益匪浅。
今天,北国防务(微信ID:sinorusdef)特约撰稿人杨政卫就从机载CPU的角度切入,给大家讲讲苏-30、苏-35、T-50等三款20多年来俄罗斯最具代表性战斗机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大家可以从侧面感受俄罗斯航电的发展。
△苏-30MK的座舱虽然略显凌乱,但对于苏/俄已经是进步 苏-30这些4+战机开启了俄罗斯新式航电整合的序幕,如苏-30MK采用了联盟式航电整合(即每个次系统有专用计算机,各司其职,然后把这些连结在一起)。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用80386、80486等进口CPU(中国引进的苏-30MKK使用的应该是486DX2-50)做成了中央计算机如BTsVM-386与BTsVM-486等,这些计算机并不是真的单一的中央计算机,而是用来当次系统的中央计算机,然后再整合起来。例如某型双座战机用了6台BTsVM-386,两两一组互为备份,用于3个大的次系统,再加以整合。
△在计算机领域自负的印度,为苏-30MKI用上了国产计算机 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486DX2-50这类CPU在如今看来已经是“古董级”,那么主力战机用“古董”靠谱么?首先我们都知道在苏-30研发的那个时代商用计算机刚进入“奔腾”(586),所以军用品用到486已经算很快了。
而根据俄罗斯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GosNIIAS,负责航空电子设备的综合以及软件的开发)的分析,386等级的CPU其实就已经足够担任中央计算机,第五代战机因为要处理更复杂的信号以及人工智能,才有更快的需求。
并且航电系统先进与否的重点还在于其架构,早期F-22中央计算机的CPU性能还不如苏-30,量产型的提升也不大,但先进的航电架构让它的领先位置毋庸置疑,俄罗斯最新的T-50与之相比也还有差距。
△苏-35的座舱特写,相比4+的苏-30MK进步明显 4++的苏-35开始要进化成单点式整合,但采取较次一级的整合方式,也就是几大专业次系统仍有专用计算机系统,中央计算机负责任务层级以及复合数据处理。但每个专用计算机系统自己也都是接近第五代的规格,也就是只用一台计算机处理整个次系统的事,因此可靠性得以提升。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