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兵器快讯 > 正文

俄出口中国苏30战机不厚道:曾拿旧零件攒机出售

苏-30MKK 是为中国研制的作战飞机,在1996 年至1997 年期间,中俄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一开始,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扩大苏-30K 飞机武器挂载能力,增挂其他类型的空空导弹、空面导弹,提高其作战使用能力。谈判期间,俄罗斯武器公司组织中方代表参观了苏霍伊设计局协作企业伊尔库茨克航空厂和共青城航空厂,并且邀请中方飞行员驾驶苏-30K 飞机进行了飞行。

在选择飞机的主承包单位时,各方面大动脑筋,耍了不少手腕。在1997 年之前,苏-30飞机的批量生产一直由伊尔库茨克航空厂负责,共青城航空厂只生产单座型苏-27飞机。因此伊尔库茨克航空厂领导认为,他们得到中国合同主生产单位的把握更大。此时苏霍伊设计局领导的态度和立场变得十分关键,两个厂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西蒙诺夫考虑到伊尔库茨克航空厂不但技术较为熟练而且已经成为向印度供货的主生产单位,如果再让它成为向中国供货的主生产单位,容易形成寡头。所以, 1997年12月科内舍夫提议将苏-30MKK 的生产任务交给共青城航空厂。

1998 年1 月8日,设计局与共青城航空厂签订了向中国交付的苏- 30MKK的生产合同。任命科内含夫为苏-30MKK 的型号总设计师, 杰明为型号副总设计师。机上系统和机载设备也尽最大可能与以前生产的飞机类似,改动部分主要为了满足中方新提出的技术要求。改动最大的是机载设备,由于飞机采用了设计局研制的新火控系统,所以机载航电设备应当与之配套。火控系统采用新改进的N-001VA雷达,并增加了计算机;光学雷达也用改进的52SH 产品,这一型光学雷达能够用激光束照射地面目标,提高了飞机对地攻击能力;还有新式头盔瞄准具“苏拉”-K,新型火控系统机载计算机BTsVM-486等飞行员座舱内的仪表板布局进行了全面更新。两个座舱内的所有模拟式仪表全部取消,换成两台MFI- 10-5多功能彩色显示屏和周边键,显示屏的周边键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切换。驾驶导航综合设备中加入了卫星导航系统,飞机上携带的武器种类也大幅扩展,可以携带多种类型的RVV-AE中程空空导弹,如R-77/73等;多种空对面导弹,如X-29UT/TE、X-31P、X-59MAI 等,还可以使用航空制导炸弹。

1998年底,共青城飞机制造场在T-10PU-5号试验机完成改装,12月29日夜至30日凌晨飞机由设计局转运到飞行研究院。阿方宁被为这架飞机的飞行试验主管工程师。通过了机上地面试验后,1999年3月9日,试飞员阿维里扬诺夫驾驶飞机完成了检查飞行。这一架T-10PU-5号飞机属于设计局,主要用于机载航电设备的飞行测试,改装量较小。

而后共生产了两架苏-30MKK的量产型试验机,然而共青城航空厂却并不厚道,为了节省制造成本第一架试验机完全是东拼西凑而成。飞机上的大部分部件都是工厂以前生产T-10M飞机时剩下的备件,其中包括进气道、空气道、中部翼、机翼和尾翼。从T-10SK 拿来的备件有发动机舱、中部舱、4号油箱、尾梁,而前机身和1号油箱则从一架烧过的双座型苏-27UBK飞机上直接切割下来。这架飞机原属于驻扎在该厂机场的第60 歼击航空兵团的训练用飞机,由于飞行事故发生火灾,一直停放在停机坪上,直到1999 年春天共青城航空厂完成了第一架试验机的总装。

庆幸的是第二架试验机已经与第一架试验机大不相同,所使用的备件很少,大部分是新加工的。苏-30MKK的2号试验机的制造工作于1999年8月底完成。

1999年8月2日,苏-30MKK飞机的供货合同正式生效。同年8月23日俄罗斯政府代表团前往中国,签署了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政府间合作协议文件内容,从2000年到2001年,俄罗斯向中国共交付38架苏-30MKK飞机,其中2000年12月前交付20架。由此可见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除了需要生产并交付大批量飞机外,还需要完成大量试验工作,其中包括飞机上所有新系统的试验测试和改进完善。苏- 30MKK 飞机的飞行试验大纲早已制订完毕,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研制飞行试验(工广试飞阶段)和专项联合鉴定飞行试验(联合试验) 。试验项目包含了常规新研制飞机所必须完成的全部内容,通过飞行试验测试并确定飞机的气动力、强度、操纵性和稳定性调试飞机上安装的全部设备和武器,验证指标要求的各项技术特性。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设计局和工厂必须尽全力才能完成,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所有人的工作热情都空前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