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印度的战略挤压与连锁反应
印度当前空中力量以272架苏-30MKI(无源相控阵雷达)和36架阵风(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但两者均无法有效对抗隐身战机。歼-31的部署将迫使印度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加速引进F-35:印度长期寻求F-35以填补与中国的代差,但面临两大障碍:
技术控制:F-35的ALIS后勤系统要求实时数据传输,可能损害印度的“战略自主”。
成本压力:F-35每小时飞行成本达4.2万美元,是F-16的两倍,大规模采购将挤占其他军种预算。
国产战机计划受挫:印度自研的AMCA五代机和“光辉”MK2可能因资源倾斜至F-35而停滞。
地缘战略困境:若印度选择F-35,将加深对美依赖,削弱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同时面临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通过S-400防空系统合作)的三角牵制。
四、中国战略思维的转变与全球南方博弈
中国对巴军售政策历来谨慎,此前仅在印度获得阵风后才批准歼-10C出口。此次主动提供歼-31,标志两大转变:
从“防御性平衡”到“主动塑造”:中国不再被动应对印度挑衅,而是通过技术输出直接改变南亚力量对比,迫使印度在边境和印度洋方向分散资源。
强化全球南方领导权: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世界和南亚枢纽,其军事现代化成功可示范中国技术的可靠性,吸引更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中国装备而非西方体系。
2025-04-14 23:06:42
2025-04-14 23:41:51
2025-04-14 23:20:29
2025-04-14 23:47:09
2025-04-14 23:31:52
2025-04-14 22:26:10
2025-04-14 23:12:49
2025-04-14 22:58:23
2025-04-14 22:55:54
2025-04-14 11:42:17
2025-04-14 11:35:11
2025-04-14 11:59:29
2025-04-14 11:04:51
2025-04-14 11:31:45
2025-04-14 11:50:38
2025-04-14 10:57:35
2025-04-14 10:47:15
2025-04-14 10:42:08
2025-04-14 10:33:35
2025-04-13 22:21:46
2025-04-13 22:18:38
2025-04-13 22:02:19
2025-04-13 21:19:30
2025-04-13 21:39:45
2025-04-13 21: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