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俄美利雅得谈判:到底谁收割欧洲“和平红利”?

但真正的杀手锏藏在军事改革中——义务兵月薪从2.8万卢布暴涨至20.4万,不仅催生了“合同兵经济圈”,更让适龄青年入伍率突破冷战峰值。这种“枪杆子+钱袋子”的组合拳,在远东征兵办公室排起的长队中,完成了对社会稳定性的重新锚定。

六、特朗普的“和平赌局”:中期选举前的战略豪赌

当特朗普宣称“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时,华盛顿的政治算盘正在军工复合体的流水线上飞速运转:对乌军售创造的270亿美元收入,需要与中期选举的“反战票仓”达成微妙平衡。这种“战争-和平”的钟摆策略,在批准ATACMS导弹打击俄本土与推动黑海停火之间反复横跳,本质上是将乌克兰战场变成了共和党的票仓提款机。

但莫斯科的反制来得更快——限制浓缩铀出口的杀手锏,直接掐住了美国核电站20%燃料供应的咽喉。这种“能源反威慑”,在得克萨斯州停电危机尚未消散的背景下,为普京赢得了与美国谈判的珍贵筹码。

七、和平曙光的“玻璃天花板”:三组无法调和的矛盾

利雅得协议签署当晚,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警告意味深长:“这不是终局,而是新博弈的开始。”这份停火文本至少存在三个致命裂痕:

身份认知断层:乌克兰“入约不入盟”的模糊定位,与俄罗斯“500公里战略缓冲区”的要求,在哈尔科夫州1520平方公里争议土地上

根本找不到公约数。

能源定价权争夺:当欧洲试图将电价与风光发电挂钩时,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已联合OPEC+启动“原油卢布结算体系”,两种货币霸权体系的碰撞注定引发新震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