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来说,曾经引以为傲的十台龙门吊,如今锈迹斑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落寞。这些上世纪 80 年代的产物,见证了美国制造业的辉煌,可如今却成了产业空心化的尴尬象征。美国本想靠这 150 万美元筑起产业保护墙,结果却在全球产业链的冲击下,墙塌得稀里哗啦,也暴露出在全球化时代搞保护主义的可笑与荒谬。
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如今,这里的焊工平均年龄都54岁了,船坞里还有三艘濒海战斗舰延期交付。美国过去三十年大规模产业转移,导致现在技能人才严重断层。造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需要2000个标准焊点,可全美国持有高级焊接证书的工人还不足千人。德克萨斯州的钢铁厂旧址,荒草丛生,本土热轧钢卷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43%,逼得仅存的造船企业只能从韩国浦项制铁进口钢板。从船用柴油机到导航系统,78%的关键部件都得依赖全球采购网络,这“制造业回流”计划简直就是处处碰壁。
美国这一 “昏招”,还引发了全球产业链的蝴蝶效应,造成反向绞杀。鹿特丹港的智能调度系统显示,跨太平洋航线出现了大变化,17% 的集装箱船跑去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然后再通过铁路把货物转运到芝加哥。虽然这么走,单个集装箱运输成本增加了 1800 美元,但比起给美国交 “买路钱”,还是能省下 20% 的开支。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的航线调整,就很能说明问题,资本是很精明的,哪有好处往哪去,才不会乖乖被美国的贸易壁垒束缚住。
2025-05-03 22:02:53
2025-05-03 22:17:42
2025-05-03 22:26:15
2025-05-03 22:57:56
2025-05-03 22:06:18
2025-05-02 23:41:27
2025-05-02 23:01:45
2025-05-02 22:36:43
2025-05-02 22:42:59
2025-05-02 14:38:44
2025-05-02 14:47:20
2025-05-02 12:33:45
2025-05-02 12:37:45
2025-05-02 12:46:03
2025-05-01 23:20:01
2025-05-01 23:36:08
2025-05-01 23:31:47
2025-05-01 23:17:49
2025-05-01 23:25:03
2025-04-30 23:31:43
2025-04-30 22:51:41
2025-04-30 22:43:57
2025-04-30 22:06:18
2025-04-30 22:11:42
2025-04-30 21: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