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挨打40多次却不还手,美国为何选择“忍气吞声”

而钢铁、氮肥和硝化棉,这三种物资是子弹、炮弹最重要的生产原料。说直白一点,即便是把除中国以外,全球所有的这三种物资的产能全算给美国,美国依然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的水平。难怪如今美国仅仅是同时支持俄乌和巴以两场局部冲突,都显得极为吃力。

让我们将视野转回此次巴以冲突,以色列军队以往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有卓越的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早期以色列建国时期吸纳了大量经历过二战的欧洲犹太人,这些人很多就是当时各国军队的精英,因此战斗力和士气高昂。更为关键的是,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依靠着美国的武器装备,以军在技术水平上胜过了当时的阿拉伯国家。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用119架次飞机,就从本土运送了大约1.6万吨弹药,成功支持以色列挫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进攻。

但是当时间来到了2023年,由于美军将原本存储在以色列的大约30万吨弹药,援助给了正在与俄罗斯作战的乌克兰,导致以色列的弹药储备机会被彻底耗光。所以在本次巴以冲突中,以色列30万预备役动员起来之后,才发现不但缺少坦克、火炮等重装备,就连炮弹和子弹都严重不足,据说平均每个士兵只能分发到130发子弹。别的不说,就看这点弹药储备,这仗还怎么打?而且由于弹药严重缺乏,导致以色列军队的日常训练不足,这也成为本次以军在加沙地带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