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打击精度提高和多弹头等技术的出现,洲际导弹圆概率误差缩小到几百米以下,能够用于打击一些面积比较大的点状目标,比如核导弹发射基地、空军基地等,核打击思路就转变为全力争取剥夺对手的核反击能力,即只要摧毁其发射装置,即便保留敌人的经济实力和常规军事力量,同样也能屈服其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目标特征明显且固定部署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或发射塔架就成为固定靶子,容易成为第一波核打击的重点照顾对象,如何提高生存能力成为美苏两国核力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两国首先想到的是加固发射井,发射井的抗压强度因此不断提升。此外还开始探索机动部署方式,目的是让洲际导弹在广袤的国土上跑起来,尽量做到“行无影去无踪”,公路机动和铁路机动洲际导弹应运而生。这方面,苏联走在美国前面,率先研制部署了陆基公路机动洲际导弹,比如知名度很高的SS-25“白杨”公路机动洲际导弹和SS-24“手术刀”铁路机动洲际导弹。
2024-12-29 20:10:43
2024-12-29 20:31:48
2024-12-29 20:18:26
2024-12-29 20:23:21
2024-12-29 20:21:24
2024-12-28 22:06:46
2024-12-28 22:40:00
2024-12-28 22:58:06
2024-12-28 22:16:23
2024-12-28 22:26:09
2024-12-28 22:42:58
2024-12-28 23:00:35
2024-12-28 22:28:53
2024-12-27 20:48:07
2024-12-27 20:55:02
2024-12-27 21:00:39
2024-12-27 20:52:26
2024-12-27 21:04:54
2024-12-27 20:45:46
2024-12-27 18:56:16
2024-12-27 11:57:17
2024-12-27 11:47:20
2024-12-27 12:09:56
2024-12-27 12:15:01
2024-12-27 1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