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90年代经济严重萎缩,即便进入21世纪后,难以负担大型航空企业的搬迁费用。因此俄方希望找人负担。2007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合同引进38架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但是俄方在此后以原材料上涨、美元贬值等借口不断上涨飞机单价,其目的就是把伊尔-76生产线搬迁费用打入到我方新采购的飞机成本之中。
俄方的小九九自然被我方看穿,购买全新伊尔-76和伊尔-78的合同也被搁置。作为替代,我们陆续通过俄罗斯,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了20多架二手伊尔-76TD/MD作为应急。对战略运输机的需求逐渐转移到国产项目上,这也是运-20战略运输机项目的起源。2013年国产运-20运输机首飞成功,此后试飞工作非常顺利,2016年就完成试飞工作,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经过前期产能爬坡之后,现在已经达到全速生产状态。
运-20的投产,直接断绝了俄罗斯继续向中国出口伊尔-76系列飞机的可能性,不过中俄的航空合作依然在继续,只是俄方退化成出口零部件和子系统。初期生产的运-20A使用俄罗斯的D-30KP-2中等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后期换上了国产化的涡扇-18A。
根据俄方公布的数据,2012-2021年间,他们一共向中国出口了809台D-30系列涡扇发动机,如果粗暴的计算,可以用来生产200架运-20。考虑到D-30不但用于运-20,也用于轰-6K及其后续型号,另外也要考虑引进的20多架伊尔-76和伊尔-78的备用发动机保障,所以进口的D30不可能全部用于生产运-20.
外界推测现在运-20A、运油-20A以及其他运-20特种机的装备规模大约是60架左右。西飞早就用上了脉动生产线,因此运-20系列的年产量可能超过30架,是俄方年产能的足足6倍,甚至更高。
2025-04-25 23:44:25
2025-04-25 23:50:57
2025-04-25 23:14:51
2025-04-25 23:30:28
2025-04-25 22:44:22
2025-04-25 13:18:57
2025-04-25 13:26:26
2025-04-25 13:38:51
2025-04-25 12:45:05
2025-04-25 12:50:21
2025-04-25 12:17:33
2025-04-25 12:36:01
2025-04-25 12:26:17
2025-04-25 12:57:50
2025-04-25 12:21:53
2025-04-24 23:33:34
2025-04-24 23:07:44
2025-04-24 23:01:16
2025-04-24 23:25:55
2025-04-24 22:34:05
2025-04-24 22:42:17
2025-04-24 22:50:50
2025-04-24 22:24:38
2025-04-24 22:30:04
2025-04-24 2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