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达到何种水平了?
首先是液氧甲烷发动机,我国早在2022年时就已经完成了“天鹊”TQ-12液氧家宴发动机首次飞行试验,虽然推力只有80吨,但这也足以表明中国在该领域获得了巨大突破。不仅如此,随着重复使用火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我国还开始在可回收火箭和重复使用方向上发力,在今年5月的时候,完成了首次可重复使用实验航天器成功着陆的壮举。进入7月以后,我国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动力系统试车也宣告圆满成功,验证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子级的真实飞行状况。
为此,就连马斯克都罕见承认,中国虽然现在还没有研制出技术成熟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但以当下发展速度来说,这一天很快就能到来。可见,当这一关键技术突破后,中国版星链也并不会让我们等太久,届时,便可以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星链是如何在轨道上运作的。
4、不只靠数量取胜,中国星链反超
关于中国为何要建造属于自己的星链卫星,很多人都有思考过,而后得出结论,其认为,与其说走美国的路,去研制中国版星链,还不如说建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卫星星座来得更贴切,毕竟我们的“GW”和美国星链不同,其不只是靠数量取胜,在价格以及性能上也都做到了反超。
首先,“GW”航天计划的数量虽然只有1.3万颗,距离美国星链4.2万颗有很大差距,但规模绝对不算小,有资格被称为“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
2025-04-23 11:16:27
2025-04-23 11:29:29
2025-04-23 11:20:28
2025-04-23 11:52:57
2025-04-23 11:38:41
2025-04-23 11:07:32
2025-04-23 11:44:55
2025-04-23 10:46:21
2025-04-23 10:54:17
2025-04-23 11:33:28
2025-04-22 23:11:44
2025-04-22 22:01:44
2025-04-22 23:05:29
2025-04-22 22:08:36
2025-04-22 22:24:03
2025-04-22 22:51:03
2025-04-22 22:10:27
2025-04-22 21:59:24
2025-04-22 21:39:22
2025-04-22 21:56:45
2025-04-22 12:39:18
2025-04-22 12:11:45
2025-04-22 12:06:06
2025-04-22 12:22:41
2025-04-22 11: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