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乌军设想的无人机投集束炸弹,值得解放军研究

除了担心提供这种反装甲武器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外,集束炸弹本身也是一种争议很大的弹药。美国、苏联以及欧洲国家在冷战时期都研制和储备了大量集束炸弹,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也大量使用MK-20集束炸弹有效地对付伊拉克装甲部队。但如前所言,没有精确制导能力的MK-20在攻击时,必然会遗留大量已经解除保险的子弹药掉在地上,这些未爆弹药对于周围人群的威胁非常大。

MK-20内装的反坦克子弹药

也正因为集束炸弹的争议性,2010年,有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国际禁用集束炸弹公约》,要求禁止生产和使用集束炸弹。但美俄都没有在该协议上签字,为平息外界批评,新一代集束炸弹(即末敏弹)已经实现智能化。

例如美国CBU-105集束炸弹重约半吨,能在空中释放10枚BLU-108子弹药,每个子弹药又配有热寻的传感器和小型火箭发动机的战斗部,它们能像导弹那样自动探测和识别车辆和坦克的发动机等热源,并精确摧毁专门攻击坦克或装甲车顶部装甲薄弱的部分,因此理论上一枚CBU-105最多可击毁40辆坦克或装甲车。美国“全球安全”网站负责人约翰·派克形容说,“利用CBU-105集束炸弹,只要一架B-52轰炸机就可摧毁整个装甲师,而过去需要出动数十架战机投下数千枚重磅炸弹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战争对环境的摧残远不止集束炸弹

由于美国“灰鹰”武装无人机最大外挂载荷只有220公斤左右,无法携带CBU-105等新型集束炸弹,这可能是乌克兰退而求其次要求美国提供技术陈旧、但重量相对较轻的MK-20集束炸弹的主要原因。不过笔者认为,美国方面已经明确承认将把乌克兰作为武器装备和战术的试验场。在乌克兰军队身上取得成功的技术和战术,都会被移植到其他战场上,而首当其冲的就包括台海。所以乌克兰军方这次提出的新战法,也值得我们警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