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深度:是谁成了美国操纵俄乌战事的“遥控器”?

放任谣言 颠倒黑白

男童与女童牵着小手,向乌克兰的军车敬礼,“这是乌克兰儿童在为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送行”;少女坐在公交车上,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长枪,“这就是现在的乌克兰,连女孩都要走上战场”;面对持枪士兵,小女孩挥臂反抗,“乌克兰女孩怒斥俄军,看到这一幕人们落泪了”;坐在床上的孩童满脸血痂,头发蓬乱,噙着泪水,“这是俄乌战争中最令人心碎的照片之一”。

每一张照片都充满“张力”,每个主角都“牵动人心”,但没有一张说的是真相。孩童向军车敬礼发生于2016年,持枪少女是俄罗斯网红,反抗士兵的女孩是巴勒斯坦人,而头破血流的孩童照片是反战海报。此类公然造假的案例在脸书、推特、Telegram等西方社交媒体上比比皆是,且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平台的大力推送和网友的追捧转发。而被踢爆造假后,平台又齐齐噤声装傻,既不道歉也不解释。

标榜自由 却对俄“消音”

上月初,马里乌波尔一妇产医院遇袭,乌方称是俄罗斯实施轰炸。俄方对此否认,其在官方社交账号上发布的相关澄清声明被删除。美国社交平台推特和脸书表示,删帖理由是该内容违反了平台所谓“禁止否认暴力事件”的规定。

除了针对性的删帖,美国多家网络技术企业还限制俄罗斯官方媒体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发声。优兔在全球范围内封禁“俄罗斯官方媒体”;脸书以所谓“虚假信息”为由,禁止“今日俄罗斯”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涉俄媒体的访问;推特则宣布将消息来源为克里姆林宫的帖文打上标签。

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一些美国公司毫不避讳地公开站队,或利用技术优势披露俄方情报,或抱团制裁在经济领域孤立俄罗斯,或通过信息管制对俄发动舆论霸凌,林林总总均与其身后的美国政府脱不了干系。跨国企业本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而现在他们却沦为美西方分裂世界的政治“帮凶”。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赵新宇

主编丨陈越绮

大家都在看